便秘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者:冯大勇25人已访问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发病率逐步增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一些高龄患者甚至因为排便困难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我的导师安阿玥教授通旧学,融新知,在诊治便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效果显著。中医院肛肠科冯大勇

一、诊断方面:强调辨病辩证相结合审因论治

安老师常说:“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但很多时候他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隐藏于其后的病因往往相当复杂,尤其是对于病程相对较短患者,更应仔细诊治,不可大意。”祖国医学在治疗便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继承,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排斥现代的诊疗方法,中医学是我们祖先在不断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天文、地理、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为己所用,他从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在现代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学亦应与时俱进。我们应当本着“遵经典,融新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学习运用中医。便秘的病因诊断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肠道自身病变:肿瘤、肠扭转、肠套叠、炎症、缺血性肠炎;直肠肛管出口梗阻,肛管直肠狭窄、直肠内套叠、直肠前凸等。

肠道外病变:中枢神经病变、脊髓损伤、腹腔其他脏器占位性病变、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糖尿病等。

诊断方法:除病史、临床症状和局部体征外,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肠道自身疾病主要应结合消化道内镜检查,消化道造影检查、排粪造影检查等方法确诊。肠道外原因可采用腹部CT或核磁检查,相关生化、内分泌激素测定等。

检查结果如提示便秘是有由他疾病引起,治疗就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在明确无其他器质性病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祖国医学,辨证施治,这时我们应当遵循中医的诊疗方法和原则,不要为西医理论所干扰。

二、病因病机分析、辨证分型

《济生方·秘结论治》“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五脏之气贵乎平顺,阴阳二气,贵乎不偏,然后精液流通,肠胃益润,传送如经矣。摄养乘理,三焦气涩,运掉不行,于是乎结于胃肠之间,遂成五秘之患。”,不难看出:大便通畅主要依赖于以下方面:首先五脏六腑功能协调,阴阳平衡;其次津液生成输布正常;第三,三焦气机条畅。安老师认为,便秘的发生部位虽在大肠,表现为腑气不通,排便困难,但却与肺、脾、肝、肾四脏密切相关,很多便秘患者都有服用泻药的病史,有的甚至长期依赖通便药,这些药物多含有大黄、番泻叶等苦寒败坏胃气之品,常服久服必损伤脾胃,脾居中焦,主生气血,行津液,可使清阳升,浊阴降,心肺有所养,肝肾有所藏,腑气得通;肺居上焦,为诸脏华盖,主气机之宣发肃降,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降自然会影响肠道的功能,唐容川在《医经精义·脏腑之官》道:“大肠之所以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肝主疏泄,一身气血条畅有赖于此,且肝经循行部位走前后二阴,肝经气血条畅自然对排便有益,唐容川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肾居下焦,一身阴阳之根本,主封藏摄纳,司二便,肾阳充则大肠腑气可得鼓动气化,肾阴足,肠道得津液濡润,有增水行舟之意;很多便秘患者多病程长,安老师认为久病多虚,久病多瘀,立益气养血祛瘀通便之法,使肠道气血条畅而有所养,传导之功自复。

三、辩证分型:

1、肺失宣降,大肠津亏

症见大便干结难下,可见咳嗽、痰多,舌质暗、苔白厚干而少津、脉细滑或细弦。

立法:宣肺和血,润肠通便

方药:杏仁15克牛膝15克桔梗12克桃仁15克当归20克

玉竹10克火麻仁15克生地15克生甘草9克

方解:该证型以肠道津亏燥结,肺失宣降为主要矛盾,方中以杏仁、桔梗宣降肺气,以玉竹、火麻仁、生地黄增液生津,濡润肠道,由于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肺失清肃,必然影响到血液的正常运行致脉络失和,方中以桃仁活血化瘀、当归养血活血,一补一活谓之和,且二药兼具润肠通便之效,牛膝引药下行,以甘草和诸药。综观全方,以通降为为主,通降中寓升提,以滋阴养血为主,养血中寓活血,相反相成,动静结合。

2、肝肾阴虚,津亏肠燥

症见大便干燥,排便无力,舌红少苔、少津,甚可见裂纹,脉细弱或弦细。

立法:滋补肝肾,润肠通便

方药:南沙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20克石斛12克火麻仁15克当归12克

枸杞子15克肉苁蓉15克川楝子9克生黄芪40克川芎10克木香9克

生甘草9克

方解:该证型以肝肾亏虚阴液不足为本,津亏肠燥腑气不通为标,方中以沙参、麦冬、石斛、生地黄滋阴润燥,枸杞、当归、肉苁蓉滋补肝肾养血润燥,生黄芪、甘草益气健脾,木香醒脾运脾,一则补后天以养先天,其次脾气健运,可防滋阴药助湿生痰;川楝子、川芎疏肝解郁,当归、枸杞养肝之体,川楝子、川芎助肝之用。

3、肝郁脾虚肠燥津亏

症见便秘、脘闷、腹胀、纳呆,胁肋胀痛,舌质暗苔腻少津,脉弦细或弦滑等。

立法:疏肝健脾,润肠通便

方药:当归20克赤芍20克白芍20克柴胡9克炒白术9克干姜9克

火麻仁15克何首乌10克生地20克玉竹10克炙甘草9克

方解:该证型以肝气郁结、肝郁脾虚为主。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方中以当归、白芍、制首乌养肝柔肝,柴胡疏肝解郁;白术、炙甘草、干姜益气健脾,温运中阳,使清阳升浊阴降,水谷津微得以布化。生地、玉竹、火麻仁生津润燥,取增水行舟之意。方中白芍与甘草同用,酸甘化阴;甘草与干姜同用,辛甘养阳,全方疏肝行气无刚燥之弊,滋阴润肠无助湿之虞。

4、气虚血瘀脉络痹阻

立法:益气养血,祛瘀通便

症见排便困难,神疲乏力,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瘀曲,脉细涩无力。

方药:生黄芪30-60克赤芍10克川芎12克当归10克火麻仁10克桃仁15克

红花9克地龙9克何首乌15克生地15克炙甘草9克

方解:便秘病程日久,久病入络,方中重用黄芪,一则益气活血,其次黄芪补脾益气,其性主升,使清阳升浊阴降;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活血通络,何首乌、生地、火麻仁补肝肾,润肠通便,生地黄、赤芍药性偏凉,可兼制黄芪、川芎等辛燥之性,本方以补阳还五汤化裁而来,以补气为主,化瘀为辅,令气旺血行,肠道气血条畅而有所养,传导之功自复。

三、处方用药特点浅析

1、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例如滋补肝肾润肠通便,方中应用南沙参、麦冬、生地、石斛等甘寒养阴之品,同时在方中加用当归、川芎、木香辛润养血活血、行气化湿,性质偏温、偏于行散的药物,既有利于宣散津液发挥其濡润作用,又可防止滋阴药助湿生痰。安老师常说:“见阴虚只知一味滋阴,通常难以取效,这主要是因为滋阴药通常药性滋腻,要发挥滋养作用,必须得到宣散敷布,这时在大队的滋阴药中加入一些行气、化湿、温阳等药性偏温的药物更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滋阴效果。单纯滋阴好比‘一潭死水’,只有通过阳光的蒸腾化为雨露,方可润泽万物。”

2、阴阳相配,相反相成

例如宣肺和血润肠通便一法,方中应用杏仁、牛膝等有助于肺气肃降、引药下行的药物同时,加用桔梗,于通降中寓升提,看似矛盾,但仔细思考,桔梗药性偏走上焦,可使清阳升,心肺有所养,有益于肺脏肃降之功,且桔梗具有化痰之效,有助于肺脏恢复清肃之性。再如滋补肝肾润肠通便一法,方中南沙参、麦冬、生地、石斛等药药性偏于甘寒而主静,辅以木香、川楝子、川芎、当归等药性偏温偏于行散的药物,阴阳相配,静中寓动。

3、药简力专,主次有秩

安老师处方多控制在10味药左右,针对疾病的主要矛盾的药物用量较大,例如益气养血祛瘀通便一法,黄芪用量50克,甚至更多,而其他活血药控制在10克左右,这样既可益气行血化瘀,同时防止化瘀之品伤血伤气。

四、典型病例

陈某,女73岁,年6月出诊,患者排便困难6年余,4-5日一次,排便时间一般在15分钟以上,且有排便不尽感,服用过排毒养颜胶囊、麻仁丸、肠润茶、果导片等多种药物,均慢慢失效,结肠镜:提示肠粘膜轻度黑变病,余未见异常。肛门内指诊:直肠粘膜裹指感明显,直肠镜下可见直肠黏膜松弛,前侧明显。患者形体偏瘦,大便稍干,神疲乏力,排便后尤甚,睡眠差,舌质暗苔薄而少津,脉沉细无力。安老师认为患者病程长,服用过多种通便药物,排毒养颜胶囊、麻仁丸均含有大黄,肠润茶含有番泻叶,均属于刺激性通便药物,药性偏于苦寒,果导片服用后在肠道内分解为可溶性钠盐,刺激肠道神经丛,加快肠道蠕动,另外可抑制肠道肠道水分吸收,产生容积型泻下作用,总体而言亦属于刺激性泻药。同时肛门直肠局部检查:提示直肠粘膜松弛,存在出口梗阻因素。所以患者治疗既应重视整体调节,亦应解决直肠黏膜松弛的问题。患者病程长,久病及肾,病久入络,结合其症状、舌脉情况,辩证属肝肾阴虚,气虚血瘀;立法: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处方:玄参15克生地20克肉苁蓉15克麦冬12克玉竹15克柏子仁15克当归尾15克桃仁10克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枳壳10克7剂水煎服。直肠粘膜松弛问题应用芍倍注射液直肠粘膜下注射,芍倍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收敛化瘀作用,可促进松弛直肠黏膜回缩,解决其出口梗阻问题。二诊:经口服药物局部注射芍倍注射液治疗后,患者排便时间缩短至5分钟左右,7日内排便两次,排便不尽感基本消失,大便稍干,舌质暗少津,神疲乏力好转。原方加火麻仁20克,患者舌质较暗,每剂加用炮甲珠3克研粉冲服,张锡纯谓其:“穿山甲,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通达官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一周后复诊,大便1-2日一次,排便不尽感消失。嘱患者继服七剂,后改服水丸3周,以资巩固。

赞赏

长按







































环孢菌素胶囊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yanlilun.com/bmzl/6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