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广意派儿推柳少逸推五经13家手法

柳少逸:推五经13家手法对照(中)

(五)山东中医学院主编的《通俗推拿手册》(年山东人民出版)

推脾经:

部位:在拇指内侧尖端,循赤白肉际至指根处。

手法:术者用左手握住患儿的手,同时用拇、食二指捏患儿的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右手拇指自患儿拇指尖,推至指根为补法,如将患儿拇指伸直,自指根推至指尖为泻法。推二百至三百次。

推肝经:

部位:在手食指掌面的末节。

手法:术者先以左手握住患儿的手,使手指向上,手掌向外,然后再以右手拇指掌面于患儿食指末节由下往上推之。推二百至三百次。

推心经:

部位:在手中指掌面的末节。

手法:左手如推肝经的方法操作,右手拇指掌面由患儿中指末节向上推之为清,反之为补。推一百至二百次

推肺经:

部位:在手无名指掌面的末节。

手法:左手如推肝经的方法操作,右手拇指掌面,由患儿无名指末节往上推之为清,反之为补。推二百至三百次。

推肾经:

部位:在手小指掌面,稍偏尺侧,直至掌根。

手法:术者先以左手握住患儿的手,使手掌向上,再以右手拇指从患儿的小指尖推到掌根为清肾水,由掌根推到小指尖为补肾水。

按语:该书推肾经补泻手法的方向异于其它四经,以“从患儿的小指尖推到掌根为清肾水,由掌根推到小指尖为补肾水”。余称此“版本”为“山东版法”。此书的优点是对施术细节介绍尤祥。

(六)孙重三、陆永昌《儿科推拿疗法简编》(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推脾经

部位:在拇指内侧面。

手法:医者以左手握住患儿之手,同时以拇、食二指捏患儿拇指,使之微屈,再以右手拇指,自患儿拇指尖推向板门为补;若将患儿拇指伸直,自板门推向指尖为泻。推一百至二百次。

主治:急热惊风、伤乳伤食、身烧膨胀、吐哕嗳气、少食多睡、昏迷喘促。凡实热各症,均宜用泻法。慢惊慢脾、不思饮食、腹胀成积、疳积、腹痛、飧泻、水泻、元气虚自汗盗汗、身瘦无力。凡脾胃虚寒各症,均宜用补法。

推肝经

部位:在手食指掌面之末节。

手法:医者先以左手握住患儿之手,使手指向上,手掌向外,然后再以右手拇指掌面由下往上推之。推一百至二百次。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宁。能平肝胆之火、和气生血。

推心经

部位:在手中指掌面之末节。

手法:医者左手如推肝经之法操作后,再以右手拇指掌面,由患儿中指末节向上推之为清,反之为补。推一百至二百次。

主治:惊风、惊吓、身烧、无汗、五心潮热、重舌、木舌、口疮热症、胸闷烦满、面赤腹痛、小便短赤。以上各症均宜清之。慢惊、慢脾、胆怯、气虚、睡卧露睛。凡属心虚不足之症,均宜补之。

推肺经

部位:在手无名指掌面之末节。

手法:医者之左手如上法操作后,再以右手拇指掌面推之。向上为清,向下为补。推一百至二百次。

主治:急惊、肺热、胸满、喘促、痰咳、鼻干、气闷。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

推肾经

部位:在手小指掌面,稍偏尺侧,直至阴池。

手法:医者先以左手握住患儿之手,使手掌向上。再以右手拇指,从患儿小指尖推到阴池为清肾水;由阴池推到小指尖为补肾水。推一百至二百次。

主治:膀胱蕴热、小便不利、腹胀泄泻、小肠疝气等症宜清。先天不足、久病虚弱、面黑睛暗、肾亏骨软等症宜补。

按语:该书关于分推五经手法基本同于《通俗推拿手册》,属“山东版法”。

(七)青岛医学院张汉臣《小儿推拿学概要》(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脾土穴

部位:拇指外侧缘(解剖部位为拇指基节指骨及末节指骨桡侧缘,神经分布为正中神经的指掌总神经桡神经浅支)。

功用:补虚扶弱,补血生肌,除痹痛,进饮食,化痰涎。

主治:消化不良、泄泻、疳积、痢疾、惊厥、单腹胀、黄疸、湿痰、便血及一切斑、疹、痧隐出不透者。

手法:将小儿拇指屈曲,向里推为补;将小儿拇指伸直,向里向外来回推为平补平泻。

操作时间:2—10分钟。

患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隐疹透出。但操作手法宜快,用力应重,实具补中有泻之意。

肝木穴

部位:在食指掌面(解剖部位在食指第三节即末节的掌面,神经分布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功用:开郁,除烦。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宁等。

手法:推法。推本穴时,宜用泻法,不能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操作时间:半分—1分钟。

心火穴

部位:中指掌面(解剖部位为中指第三节掌侧,神经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功用:清心火,制惊搐。

主治:眦红、惊搐、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等。

手法:由中指第二、三指节交界处起向指尖推之。

操作时间:1—5分钟。

本穴宜用清泻手法,不宜用补法。又如患儿体虚弱,心气虚者,推时可以天河水代之。

肺金穴

部位:无名指掌面(解剖部位为无名指第一至三节掌面,神经分布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的指掌侧神经)。

功用:利咽止咳,顺气化痰。

主治:肺炎、咳嗽痰喘、大便秘结等。

手法:推法,多用清法。在自汗、盗汗以及脱肛时,可用补法。

操作时间:2—5分钟。

肾水穴

部位:小指掌面(解剖部位在小指第一至三节掌面,神经分布为尺神经的指掌神经)。

功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

主治:先天不足,遗尿、五更泄泻、咳嗽、喘息、癫痫、目赤、齿痛等。

手法:推法,一般多用补法。

操作时间:3—10分钟。

推补本穴,对肾虚久泻,纳气定喘有良效。对齿痛、口干、头晕、目赤亦有效。

按语:从该书附图中可知:泻法,乃由指根推向指尖。补法多由指尖推向指根。由此可见,该书之推拿补泻方向类同于清·骆如龙之《幼科推拿秘书》之“古籍版法”而异于“五版教材”之推拿学之“教材版法”。

(八)《推拿按摩疗法讲义》

20世纪70年代,烟台地区针灸推拿师资学习班教材。

推脾经:

部位:在拇指内侧(桡侧)自指尖沿赤白肉际至指根处。

操作:使患儿微屈拇指,用右手拇指侧面自指尖推向指根为补,推~次。

若把患儿拇指伸直,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推~次。

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瘦,精神萎靡。

体质虚弱,受凉泄泻宜用补法。

食积腹胀,呕吐,发热宜用清法。

作用:补能健脾强胃,清能消食导滞。

推肝经:

部位:手掌面从食指根至食指尖。

操作:医者拇指面在患儿的食指掌面,从指根推至指尖,推~次。

主治:惊风,目赤,烦躁不安,惊吓,五心烦热。

作用:清肝胆之热,镇惊。

注:本穴只清无补,如肝虚用补时可以肾穴代之。但也有的地方如用补肝法治疗腮腺炎。

推心经:

部位:在手中指,从指根至指尖(掌面)。

操作:医者用拇指指面,在患儿中指,从指根推至指尖~次。

主治:五心烦热,惊风,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惊悸不安。

作用:清热退火。

注:本穴只清无补,须补时可用天河水代之。

推肺经:

部位:在手无名指,从指根至指尖(掌面)。

操作:医者用拇指指面,在患儿无名指,从指根推至指尖为清,推~次,若从指尖推至指根为补,推~次。

主治:感冒,咳嗽,气喘,痰鸣,大便秘结宜用清法。气促面白,自汗盗汗,脱肛,遗尿宜用补法。

作用:补法:补益肺气。

清法:清肺泻热。

推肾经:

部位:在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直至掌根。

操作:用右手拇指侧面,由患儿小指尖推到掌根为清,若自掌根推至小指尖为补,推~次。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五更泻,遗尿,咳嗽,气喘,宜用补法。小便短赤,膀胱郁热宜用清法。

作用:补法:滋肾壮阳。

清法:清下焦郁热。

按语:该书在前言中开宗明义地称其内容取材于《小儿推拿疗法简编》,就其“分推五经”之补泻法而论,同于“山东版法”。

该教材在“推心经”一节中,有注云“本穴只清无补,须补时可用天河水代之。”此论同于《小儿推拿学概论》。论及“天河水”,《小儿推拿广意》谓“推之清心经烦热”;五版教材《推拿学》称治“一切热证”,均无补说。

:本文节选自柳少逸“推五经诸家言与我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yanlilun.com/bmzl/84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