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保科发育行为专科引进抽动症新疗法CBIT疗法
抽动障碍是指身体任何部位的一组或一群肌肉发生的不自主、快速、重复的收缩或/和发声。按照临床特点将儿童抽动障碍分为以下三种: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以及Tourette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障碍患病率为1~3%。大多数起病年龄为2~15岁,以5~7岁最多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比例为2~4:1左右。至少一半以上有共患病,常常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学习困难、情绪障碍、强迫行为、强迫思想等等,伴发症状可不同程度的引起患儿心理困扰,影响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
经鉴别诊断及完善辅助检查后确诊的抽动症患儿,需要根据抽动症的程度选择不同治疗方法,轻度治疗方案为行为治疗+观察,中重度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共患病治疗。还可以根据儿童个体差异辅以儿保科的儿童中医特色疗法。
相对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具有副反应小,易于为家长和患儿接受的优势,在疗效方面,研究发现行为治疗可达到与药物治疗相当的临床疗效。美国儿科学会、欧洲精神病学协会业已认可行为疗法作为儿童抽动障碍的一线治疗手段地位。
在行为治疗方法中,较为全面的属于综合行为干预疗法,简称CBIT。是以反向习惯训练(HRT)为核心,辅以基于功能的评估和干预、放松训练等多种治疗手段形成一套系统的手册化治疗方案。其核心成分反向习惯训练,包括抽动警觉训练和对抗性反应训练,通过这些训练破坏抽动循环机制,可以有效减少抽动。CBIT的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当,而且没有药物副反应。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和药物联合使用。
CBIT除了对抽动症状的缓解效果显著,在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减少焦虑和破坏性行为方面也有帮助。多项研究证明CBIT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抽动患者来说,都是一种安全持久有效的治疗方法。
CBIT一般包含8次治疗,每次治疗时间约为60~90分钟。根据儿童个体差异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您的孩子有最近喜欢“摇头晃脑”,如眨眼、皱眉、咧嘴、缩鼻、做怪相、摇头、耸肩、扭甩手、吼叫、清嗓子等异常行为,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儿保科抽动门诊就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抽动门诊医生出诊时间
医生
职称
出诊时间
刘颖
主治医师
周四(上午)
韩淑莉
主治医师
周四(下午)
(就诊需要提前预约,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