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长大的80、90后,对这个东西肯定不会陌生。别看它黑不溜秋,很不起眼、不干净的样子,其实它是块宝,作用可大了。
爆米花机你知道吗?曾几何时,没有它的童年是残缺;没有它的春节,压岁钱拿得再多,也总感觉,好像还是少了点什么味道。
又爆一锅打包好的爆米花没错,那个味道就是年的味道、爆米花的味道。如果你也怀念那个味道,不妨跟不才我一起重温一下吧。
记得好像是在5年前,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调查。拿这个爆米花锅的图片去给00后看,问他们是什么东东。答案惊人地一致,绝大多数00后的回答都是“炸弹”。这也不奇怪,00后的孩子很少有机会看到这个。他们吃的爆米花,更多是随父母去看电影时,在影院买的那种桶装的爆米花。
桶装爆米花00后,甚至01后的小朋友,如果想打听一点你们父母年少时过年的味道,欢迎加入到我们重温的队伍里来。
在我们农村,每到腊月、春节前20天左右,开始有人放下手头的农活,重操爆米花的旧业,走乡串村去炒玉米。这个行业很特殊,每年的工期最多也只有20来天。去得太早的话,无人问津。因为村民都是把爆米花当成年货的,不会那么早就“买”。一来担心密封不好,受潮。二来担心小孩管不住嘴,还没到春节,就把年货给吃完了(别笑,说的就是你)。
爆米花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全身心投入到城市的建设中去。目前农村的人口,剩下的基本只有老人和小孩。传统的爆米花行业,也因人口的流动日渐凋零,不才我已经有十多年没见到有人来村里爆米花了。
两位爆米花师傅这两位师傅,是为数不多依然坚守的爆米花从业人员。路过某地时,有幸看到他们正在爆米花。我被玉米的香味诱得口水直流,冲过去从框里抓了一把,开始没羞没臊地吃了起来。
我向师傅请教爆米花的加工流程,师傅很耐心给我作了详细的讲解。
倒入玉米1、先把适量的玉米倒入锅内(他这个锅比较大,一次可以爆3斤玉米)。
2、加点糖精或冰糖粉,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多了咸,少了没味。
我要看看,这到底是什么黑科技3、在锅口和锅盖边缘抹点油,目的是清除其上的残渣,以防盖不严,漏气。
4、把锅盖好,并拧紧上面的螺丝。
把盖上的螺丝拧紧5、把锅放到火上爆炒10分钟左右,并不停地左右翻转。
6、当气压表的指针指向0.8帕的时候,就可以开锅了。
压力表始终上不去7、把锅架到“猪笼”上,用钢管把锅盖上的阀门用力往后掰。当听到“嘭”的一声,就算爆成一锅了。声音越大,爆开比例越高、效果越好。
师傅们每到一个地方去作业,周边总会围上一群小孩。这些原本很怕羞、很腼腆的孩子,在美食的诱惑下,胆子开始大了起来。不管炒谁家的,只要一开锅,立马冲向被烟气笼罩的笼子,狠抓几把,塞进裤兜,双手也还捧着高高的一堆,才舍得离开,吃完又返回来。
欣赏着自己花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到的战利品,嘴角时不时微微翘起。此时,如果有同伴来“抢”食,他们立马一鼻子埋进手里的爆米花堆,大口大口地啃着,真怕被别人抢走,哪怕是一粒。
当吃得差不多腻了的时候,他们开始换个花样来玩,比谁吃得多、吃得准。把爆米花抛向空中,然后仰起头,用嘴巴去接,去接那个天上不会落下,却又落下来的“馅饼”,谁接得多、接得准,谁当老大。自抛自接,还不算什么,若是能接住别人往上高高抛起的米花,那才叫厉害。
开爆啦好了,准备开锅了,捂好耳朵哦,3,2,1,砰。
遗憾的是,这锅没有爆成。可能是因为压力表质量太差,承受不了高温气压地屡次冲击,内部零件被击穿,气压从压力表里漏出。最终导致压力不够,玉米没能完全爆开。
爆破率不是很高他们并没有备用的压力表,今天的工作,只能这样,早早收场。刚爆的这锅不但不能收钱,而且还要给村民赔付没爆成的玉米钱。
漏气严重坏了的压力表城镇化的浪潮一去不复返,有人依然坚守农村,为还原我们童年已经模糊的记忆,不离不弃。
如果你遇到他们正在爆米花,你会不会请他们帮你爆上一锅?回味回味童年的那个忘不了,而又非常难得再尝的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