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全身穴位图解,值得收藏

首席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941841.html

穴位按摩的原理

经络,掌管五脏六腑的功能,调整气血运行。不论什么原因脏器出现异常、气血阻滞,穴位就会显现出疼痛或不适。

穴位按摩,就是通过刺激穴位,使气血通畅,从而解除症状。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穴位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通过镇痛、镇静作用解除疼痛,提高身体功能。

全身穴位图

头面颈部穴位

头面颈部穴位

头面颈部穴位

胸腹部穴位

胸腹部穴位

肩部腰部穴位

上肢穴位

手掌穴位

手臂外侧穴位

手背穴位

下肢穴位

下肢穴位

下肢穴位

下肢穴位(腿部内侧)

下肢脚部穴位

脚掌脚心穴位

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

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

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

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3.什么是按摩的补与泻呢?

一般来说,顺看经络按摩为补,逆著经络按摩为泻。

按摩时力度轻的为补,力度重的为泻。

按摩时间短的为补,时间长的为泻。

按摩范围小的为补,范围大的为泻。

4.需要把三百多个穴位都记住吗?

中医在按摩经络时有个说法叫「以痛为俞」,也就是说疼痛的部位就是按摩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应的心经和心包经上沿著经络慢慢地按压,去感受整条经络上各处的感觉。如有的地方酸痛,有的地力刺痛,有的地方麻木,有的地方发酸、发胀,那么这时你按摩的重点就放在最痛的部位,把病灶揉开、揉散,甚至拔罐、艾炙、敲打都可以,越是痛感明显的,越要坚持多刺激此处,这样你身体的疾病很快就有好转。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心脏有病,可在这两条经上按压时并没有明显的痛感,这时,你左右两只手臂上都要去摸,因为人体经络左右都是对称和一致的,但患病时左右经络的反应并不完全一样,痛感明显的就代表著病偏向于哪一边,这也说明了你这条经络的气血不足,反应迟缓,这时的冶疗以食疗为主先,补足气血,同时在这条经络上慢慢摸,看上面是否有硬块,是否多出了一块肉,是否比别处微微凸起,然后重点搓揉这个部位就行了。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了所有穴位,但忽视了最痛的那一点,治病效果绝不会好。

先从我们最常用的足太阳膀胱经(下面简称“膀胱经”)开始,因为这条经的阳气最足,治疗范围最广,所以也是最常用的一条经。膀胱经的起点在眼角的睛明穴,上行过额至头顶,行颈后、后背、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至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止。共有67个穴位,是人体中最长、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络。当膀胱经从头走到了脚的至阴穴后,它的流动并没有停止,而是穿过小脚趾从脚心的涌泉穴上行。这时经络又有了新的名字--足少阴肾经(下面简称“肾经”)。肾经是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沿足心及下肢内侧后缘上行,穿过腹部到达胸部,与下一条经络手厥阴心包经相连。

从膀胱经到肾经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

1.经络是流动的而且是有方向地流动的,膀胱经是从上往下,肾经是从下往上。

2.膀胱经和肾经是完全相连的一条经,只是在小脚趾的外侧至阴穴处将其分开了,走在人体的外侧是膀胱经,走在人体的内侧的是肾经。正因为这一阳一阴的经络其实是一条相连的经络,所以刺激膀胱经,肾经就会有反应;刺激肾经,膀胱经也会有反应,中医就称之为“互为表里”,而这两条经络各自所连的脏器--肾脏与膀胱也就互为表里。

3.膀胱经是阳经中阳气最足的一条经络,而肾经是阴经中阴气最重的一条经络,这正好符合了中医阴、阳平衡的特点。

4.膀胱经走在前,肾经走在后,膀胱经是肾经的源头,所以在膀胱经上进行的推拿、按摩、针灸等疏通方法,就能促进膀胱经向下流动的力量,反过来就是推动了肾经,滋补了肾脏。而在肾经上进行推拿、按摩、针灸的时候,肾经运行快了而膀胱经没能及时跟上就会出现空缺、中断。这就是只按摩肾经时,病人往往会出现气虚的原因。

与膀胱经相连的是手太阳小肠经(下面简称“小肠经”)。它起于小指外侧的少泽穴,沿著上肢外侧后缘上行过肩分为两个分支,一个从颈上面颊,到耳,到眼睛大眼角的睛明穴与膀胱经相连,另一个进入锁骨,入胸腔,最后到达心脏。这条经络走在手臂的外侧,属于阳经,与膀胱经是相连的,是阳经与阳经相连,组成一条长长的、完整的太阳经,小肠经在前,膀胱经在后。小肠经是膀胱经的源头,当膀胱经不舒服时,就会有颈椎病、腰痛、腿痛时,除了按摩膀胱经以外,按摩小肠经同样有效,而且效果更好。

小肠经又与手少阴心经(下面简称“心经”)相连。心经起于心脏,它有几个分支:一支向下通向小肠,一支向上沿著食管上行至眼睛,另一支上行于肺部,在腋下出来,沿上臂的后缘行至手腕的内侧,到小指内侧的少冲穴,然后走向小指外侧的小肠经的少泽穴,再往上循行。这是一条阴经转变为阳经的经络,是阴经在前、阳经在后的一条相连的、互为表里的、长长的经络。所以按摩心经不但能治疗与心经相连的心脏、小肠、肺、食道、眼睛等处不适,还能推动和滋养小肠经,按摩它既能冶疗颈椎、腰椎、腿的疾病,又能治肾脏的疾病。

只要颈肩、腰有毛病,你去摸摸手臂外侧的小肠经就会有明显的痛点,再去摸与之相表里的心经也会有瘀堵、疼痛的感觉,所以这时就要从源头上疏通手臂内侧的心经,从腋窝处往下轻轻搓至小手指,然后再沿著小手指的外侧向上搓至手臂的外侧,遇到哪里有痛点,就在哪里多搓搓揉揉,这样就可以治疗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这4条经络上所连著的所有脏器的毛病。这4条经络一路走过来,形成了表里相连的两组长长的经络,它们起于心中,在人的四肢绕了一圈后又将肾经推向了腹部,推到了胸。

那么又是哪条经络在胸中与心经相连呢?

这就是足太阴脾经(下面简称“脾经”)。这时,有人会问,一个是少阴,一个是太阴,好像在阴阳上已不能做到平衡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会再说。

与膀胱经相连的肾经走到胸中后,就与手厥阴心包经(“下面简称“心包经”)相连,是阴经与阴经的相连,可它们一个叫少阴,一个叫厥阴,名字不一样,阴气的程度不一样,经络走到这里,好像与刚才在四肢绕了一圈的作用与关系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当经络一路走过来,走到肾经时已经很虚弱,所以一般不去按摩肾经,按多了就会泻气,这时,进入了腹部、胸部的经络需要休息一下,补充能量,然后换条经络继续出发,去进行下一次的四肢大循环,所以补气作用最强的丹田穴在腹部,而通过腹部的就是循环回来的、已经很疲劳的肾经、肝经和脾经。

通过腹部的还有一条经--足阳明胃经(下面简称“胃经”),它也是通过腹部的,但其走向与肾经、肝经、脾经的从下向上的运行方向不同,是从头穿胸、穿腹再走到脚的,胃经也需要在这里一次补充能量,促使向下的力量更加有力,加强脾胃的消化能力。

下一轮的四肢大循环,就从肾经传递给心包经开始,它是走在四肢内侧中间的一条经络,所以与它相连的是走在手臂外侧中间的手少阳三焦经(下面简称“三焦经”),又与走在腿外侧中间的足少阳胆经(下面简称“胆经”)相连,胆经则是与走在腿内侧中间的足厥阴肝经(下面简称“肝经”)相连,这样就又形成了一组完全相连、互为表里的经络,最后又是将肝经推向小腹,推向胸中,去休息、补充能量,换一条线路继续前进。

最后一轮运行的4条经络是肝经在胸、肺传递出的手太阴肺经(下面简称“肺经”),具体的循环顺序是这样的: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人的所有病都能在经络上找到

经过上面的论述,大家就会明白,其实这12条经络是分成了3组大经络,这3组大经络分别在四肢绕了一个大圆圈后又重新回到腹部、胸部,这样再去记忆就容易了。你只要分组去记,记住一组里的4条经络,记住这4条经络相连的脏器都叫什么名字,只要这4个脏器里的一个生病了,你就从这4条经络的源头,也就是从胸走向手的手臂内侧的经络上开始寻找痛点,慢慢地搓揉,或拍打或刮痧,去慢慢理顺它。这样治起病来不但效果好,而且不会留下后患更不会复发。

在人体内循环的3组大经络就已经很清楚了,而这3组大经络又是谁先谁后呢?

中医学是这样分的:

第1组:走在外侧,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第2组:走在内侧,是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第3组:走在中间,是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另外,用经络冶病要选择好时辰。中医学认为人与宇宙是息息相关的统一整体,人体实际上是宇宙的一个缩影,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如白昼黑夜的交替)都与人的生命活动紧密相关。在古代中国,人们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而中医学则把每个时辰都与12条经络相对应,如下表。

第一组:

时辰时间经络

寅3:00~5:00肺经

卯5:00~7:00大肠经

辰7:00~9:00胃经

巳9:00~11:00脾经

第二组:

时辰时间经络

午11:00~13:00心经

未13:00~15:00小肠经

申15:00~17:00膀胱经

酉17:00~19:00肾经

第三组:

时辰时间经络

戌19:00~21:00心包经

亥21:00~23:00三焦经

子23:00~1:00胆经

丑1:00~3:00肝经

那么,这12个时辰与12条经络相对应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时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升,过时为阖”,原来这12条经络是按时间的顺序,就如潮汐一样,流动到哪儿,哪条经络就“涨潮”了,这时这条经络里的气血最为旺盛。所以很多医家喜欢在特定的时辰,去疏通在这个时辰气血最旺盛的经络或在此时辰服下调理该脏器的药物,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经络、脏腑,时辰的关系。

我们已将这12条经络分成了3个大组,这样,用时辰来防病治病就变得简单了。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与治疗。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与治疗。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晚上按摩与治疗。

就拿一个胃不好的人为例。可以在早晨醒来后,或是上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上找痛点,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脾经找痛点,依次慢慢地搓揉。

颈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内侧的心经、小肠经上寻找痛点,慢慢地搓揉,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颈子、腰处进行按摩疏通。

肝脏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间的心包经、三焦经寻找痛点,进行搓揉、疏通,然后再到腿外侧的胆经和腿内侧的肝经上寻找疼痛、不通的地方进行按摩。

身体好、气血足的人,在疏通经络时手法可以稍重些,对疼痛、瘀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方法。而身体弱、气血亏的人,在疏理经络时就不用太着急,按摩的力度要轻一些,选的穴位与痛点也要少一点,最好选择每一组经络的前两条经络(手臂上的经络)进行按摩,排在最后的经络(肾经、肝经、脾经)都尽量少去碰它们。弄懂了这些,你就可以在补气血、去寒湿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根据不同季节和时辰,有针对性去疏通瘀堵的经络。只要运用得当,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将神奇的经络运用自如为你自己和亲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要补充一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丹田」,它如同人体内部的核反应堆,能量极大。我国自古的各种武术中,都会提到「丹田」。当修炼到一定的程度后,丹田部位会形成一股热气流,聚之有形,散则无形,它会在人体前后的正中在线的任、督二脉上运行,前面的为任脉,后面的为督脉。当气流在任督二脉运行一周后称为「小周天」,这个小周天走在人体正面的是任脉,对全身的阴经有总揽的作用。任脉所经过的丹田,是男子贮藏精气,女子维系胞宫的地方,又称为「生气之源」;而起于身体后正中线的督脉中的「督」字,有「督促」的作用,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髓里,直接连结脊髓、脑,所以与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有很大的关联。任督二脉同时与全身的各个脏器相通,当真气充足时,这些五脏六腑就都可以直接得到滋润。任、督二脉的功能就是中医学所说的「肾」的功能。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又认为胞胎的形成始于肾,因此有「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的说法。肾的功能有:芷精,主生殖,主命门火,能温照全身,主骨,主髓,主生血,主水,主纳气等。自古有很多修炼内功的心法,都能生气、养气,其实就是去打通小周天以及以12经络为主的大周天,所以一些高僧面壁禅定,不吃不喝,用修炼来的内功滋养身体,推动经脉的运行,保证生命的持久。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也都是通过舒缓的气功运动来疏通经脉。如果你能去修炼内功或每晚坚持打坐,直接让你的丹田之气充盈,去推动全身经络的运行是再好不过的,可普通人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食疗来补足气血,来补足肾气,久而久之,也可以达到同样功效。

不用死记硬背也能记住经络的分布规律

经脉的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太阴(阴气最盛)——阳明(阳气最盛)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阳明(阳气最盛)——太阴(阴气最盛)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少阴(阴气次之)——太阳(阳气次之)

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太阳(阳气次之)——少阴(阴气次之)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厥阴(阴气最衰)——少阳(阳气最衰)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少阳(阳气最衰)——厥阴(阴气最衰)

阴阳表示经脉的阴阳属性及阴阳气的多寡。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

从盛到衰分别是:

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太阳、少阳

太阴——阳明

少阴——太阳

厥阴——少阳

阳经与阳经:阳经与同名阳经(在头面部)相连,阳明——阳明,太阳——太阳,少阳——少阳

阴经与阴经:阴经与下一阴经(在胸腹部)相连,太阴——少阴,少阴——厥阴,厥阴——太阴

阴经与阳经:阴经与同盛阳经(表理经)相连,太阴——阳明,少阴——太阳,厥阴——少阳

阳经与阴经:阳经与同盛阴经(表理经)相连,阳明——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厥阴

手阴经从胸(腹)走手——手阳经从手走头——足阳经从头走足——足阴经从足走胸(腹)

阳经走于身体外侧,阴经走于身体内侧(外以阳,内为阴)——照得到与照不到阳光

阳经走于身体背部,阴经走于身体腹部(背为阳,腹为阴)——面朝黄土,背朝天哈

太阴,阳明(最盛)在前;少阴,太阳(次之)在后;厥阴,少阳(最衰)在中

注:至内踝上8寸,处足厥阴经与足太阴经交叉,厥阴经行于太阴经之前,太阴经行于中,太阳经还在最后

如此推下去就是:

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

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手厥阴)

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手太阴)

最后记住:

口决: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心包焦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光肾心包三焦胆肝)

对应: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

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

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

按摩穴位治病歌诀

降压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

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治感冒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

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治耳鸣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

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

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治哮喘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

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

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

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

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治心绞痛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

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

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

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治糖尿病

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

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

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

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

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

治颈椎病

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

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调制更年期

女人最怕更年期,烦躁失眠性欲低;

症状全由阴虚致,六味逍遥能补益。

坚持按摩两穴位,太溪太冲为功奇。

肾阴补足精神爽,一生不知更年期。

补肾强体

人体瑰宝属肾经,后天赔补胜遗赠;

太溪复溜涌泉穴,各怀绝技显奇能。

头晕耳鸣腰酸疼,性欲减退牙松动;

只需按摩太溪穴,诸多症状一扫清。

膀胱阴道前列腺,流产后遗诸病变;

都是肾虚惹得祸,按莫复溜奇效现。

脚底奇穴属涌泉,可止鼻血降血压;

头目胀疼也可疗,茱萸贴敷平哮喘。

肾俞关元阴陵泉,补气补血是关键;

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胜吃老母鸡。

皮肤清洁

灰头土脸皮偏黄,任尔清洗也不爽。

实因胆经有淤塞,油脂代谢不正常。

每晚坚持敲胆经,还要保持心舒畅。

配合点揉太冲穴,一朝肤净面目爽。

祛痘

脸颊前额痘痘生,色红肚胀口气重。

全因胃火炎上致,时有灼津便不通。

穴位按摩实有效,首选天枢与内廷。

内庭本是胃荥穴,荥主身热泄胃火。

天枢一穴兼两经,能调大肠促便通。

早上起床拇指按,内廷天枢两分钟。

每餐饭后半小时,再按天枢两分钟。

多喝开水促排毒,烦人痘痘无影踪。

额头两边痘痘生,肝气郁结所支撑。

求助气海太冲穴,每晚按摩五分钟。

气海本是性母祖,除肝淤滞协太冲。

太冲疏理调肝气,肝气不郁痘不生。

健康诀

清晨起,莫慌忙,伸伸懒腰再起床。

床边坐,别着急,半分钟后再站起。

温开水,喝半杯,血脉通畅最宝贵。

大小便,要排空,清肠排毒垃圾清。

吃早餐,很重要,宜早更要营养好。

日出后,晨练宜,空气新鲜利身体。

指梳头,干洗脸,头脑清醒驻容颜。

洗洗鼻,揉揉眼,远离感冒和花眼。

齿常叩,舌常转,生津开胃齿固坚。

保健穴,常按摩,健身祛病好处多。

大步走,小步跑,一天万步比较好。

循渐进,持之恒,常年坚持必然灵。

戒吸烟,限喝酒,心胸开阔不发愁。

午饭后,睡一觉,自我调节减疲劳。

晚餐少,宜清淡,有利健康和睡眠。

晚饭后,散散步,身心放松舒睡眠。

睡觉前,泡泡脚,按摩涌泉胜吃药。

重健康,在心理,心理健康数第一。

有爱心,要牢记,淡泊人生有意义。

葆青春,养天年,合家幸福到永远。

有些女人牢牢抓住一个男人,

有些女人牢牢抓住房子,

有些女人牢牢抓住钱,

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有一双脚,是会走的。

男人总有一天会带着爱情离开,

房子会贬值,

钱会失去。

好好锻炼身体吧!身体最重要,别等老了,贼都不惦记了!

经络走向图,经络动画修订版(珍贵,收藏备用)

本文是一篇非常实用的内容,可以让大家知道经络走向、穴位的位置,建议收藏

十二经络养生

每日的十二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联系在一起,而这些经脉又和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从亥时(2l点)开始到寅时(5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

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

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

心事过多压力重!

胸到中指心包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

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食指肩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通腹胀痛;

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

疲倦易得慢性病!

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

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

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

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

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

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

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

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

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

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

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

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

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

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

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

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贯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1.:任脉,起始于小腹内,向下出于会阴部,再上至阴/毛部,而入腹内,沿腹部正中线,直达咽喉部,再经下唇内,环绕口唇,通过面部,而进入目下。

2.:起于会阴终于承浆,计24穴。

(1)会阴:其部位在会阴部正中,男子在阴囊与肛门之间,女子在肛门与阴唇后联合之间。

(2)曲骨: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当耻骨联合之上方。

(3)中极: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

(4)关元: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5)石门: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下2寸处。

(6)气海: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

(7)阴交: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下1寸处。

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高清人体穴位图及穴位图解(值得果断收藏)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经络、腧穴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与人体脏腑、机体、五官的健康息息相关,能使人体气血运行畅通,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01、曲骨穴02、中极穴03、关元穴04、石门穴05、气海穴06、阴交穴07、神阙穴08、水分穴09、下脘穴10、建里穴11、中脘穴12、上脘穴13、巨阙穴14、鸠尾穴15、中庭穴16、膻中穴17、玉堂穴18、紫宫穴19、华盖20、璇玑穴21、天突穴22、廉泉穴23、承浆穴

任脉作用:

1、曲骨穴主治

身体方面: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

2、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性冷淡、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黄黑皮肝、体毛过多,毛孔粗大。

3、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主治

身体方面: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反酸、便秘、口气重;皮肤方面:嘴周暗疮、皮肤色晦无光、鼻翼两旁充血。

4、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胸闷、心烦、健忘、反胃、呕吐;皮肤方面: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

5、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主治

身体方面:咳嗽、气喘、呕吐、胸中气逆、哮喘。

6、廉泉穴、承浆穴主治

身体方面:牙痛、口舌生疮、舌下肿痛。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足阳明胃经作用

1、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主治

身体方面: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百日咳、食道炎、火消化不良、胸膜炎;皮肤方面:皱纹、油脂旺盛、面色苍白。

2、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主治

身体方面: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胸膜炎、乳腺炎;皮肤方面:面色灰白、晦暗无华、口唇苍白、眉眼之间暗青。

3、乳中穴、乳根穴主治

身体方面:产妇乳汁不足,乳腺炎、胸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4、不容穴、承满穴、梁六穴、关门穴、太乙穴主治

身体方面: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呕吐、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肝炎肠炎;皮肤方面:颜面浮肿,面色萎黄、色素沉着、嘴周痤疮、鼻梁晦暗无光泽、眼角外侧色斑。

5、滑肉门、天枢穴主治

身体方面: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痛经、便秘、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黑眼圈、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

6、外陵穴、大巨穴主治

身体方面:胃炎,肠炎,肠痉挛,阑尾炎,肠梗阻、便秘、腹痛,膀胱炎,尿道炎、疝气;皮肤方面:黑头、粉刺、丘疹、痤疮、油脂分泌旺盛。

7、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主治

身体方面: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卵巢机能低下、月经不调、痛经、便秘;皮肤方面:黑眼圈、眼周皮肤晦暗、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

8、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主治

身体方面:下肢麻痹、疼痛、膝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脚气、水肿。

9、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主治

身体方面:头痛、失眠、胃痉挛、胃炎、腹泄、肠炎、肝炎、消化不良、乳腺炎、痛经、盆腔炎、高血压、贫血、风湿热。

10、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主治

身体方面:阑尾炎、胃肠炎、胃痉挛、肠炎、便秘、消化不良、肩周炎、膝关节肿痛。

11、丰隆穴、解溪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头痛、高血压、哮喘、胃炎、肝炎、肠炎、阑尾炎、便秘、肩周炎、踝关节周围组织扭伤。

注:表示穴位的“寸”,是用自己(顾客)的手指作尺子测量,被称为“同身寸”。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的纹头距离为1寸;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也是1寸;将食指到小尾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宽度为3寸。

任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分的病症。

推荐:经络走向图,经络动画修订版(珍贵,收藏备用)

识别   第一种,没心没肺的人长寿;   第二种,稀里糊涂的人长寿;   第三种,平静的人长寿;   第四种,觉悟者长寿。十个有损健康的生活小习惯第一:缺乏运动;第二:跷二郎腿;第三:如厕看报;第四:刚睡醒立刻下床;第五:连续使用电脑3小时以上;第六:弯腰搬重物;第七:用力排便;第八:喝水太少;第九:喜吃烫食;第十:喝过量咖啡或茶。⊙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中医问诊咨询,请添加⊙投稿合作: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yanlilun.com/bmmj/104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