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口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有些人视为金科玉津,不敢越雷池一步;有的人却不以为然;还有的人认为不可不信,但也不能全信,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忌口是中医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忌口是指饮食禁忌。西医也讲忌口,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如慢性肾炎患者忌高盐饮食,糖尿病患者忌高糖饮食,痛风病人忌啤酒、海鲜,否则可加重病情,这些都是有实践依据的。
在中医学的食物与药物一样,也具有寒、热、温、凉之四气,酸、苦、甘、辛、咸之五味,尽管食物的这些气味相对温和,但对有些疾病仍有不利影响,所以中医学要求辨证施膳。具体地说,忌口分为:“因病忌口”、“因药忌口”、“因时忌口”和“因体型忌口”。
01因病忌口生病中的忌口,一方面与服药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药后忌口,另一方面是要注意与病情的关系,要针对着疾病的寒、热、虚、实、表、里、上、下、五脏六腑等病因、病位、病性诸方面,结合食物的性、味全面加以考虑。凡于病不利的饮食皆为所忌。
二千多年前,我国最早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就提出有关饮食的禁忌问题,如肝病禁率、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苦,继而又有其它古医籍分别记载着消渴(糖尿病)忌糖、水肿病忌盐,这与现代医学“肾炎”病人,浮肿病人忌盐,“肝炎”肝功不全病人,忌酒、忌食脂肪食物;心血管病人忌高脂肪;尿毒症患者忌高蛋白;胃肠疾病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等,是科学的,已被从前实践认识了的事实。
比如当你感冒有咳嗽、咳痰的时候,中医会嘱咐你不要吃“带腥”的东西。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此时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管腔相对狭小,痰液分泌增多,海鲜水产等“带腥”之物易使气管内痰液增多,所以就会加重咳嗽、咳痰。又如小儿支气管哮喘,必须忌食鱼、虾、牛奶、蛋类等易过敏的食物。否则这些过敏原进入人体后,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
02因药忌口中药与食物虽同出一源,但它所含成分不同,其性味与药理作用也就各异,若配合不当,则会降低疗效或失去疗效,甚至会增加中药的毒性反应。
中医中药讲究“辩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这”、“热则清之”、“寒则温之”。
凡热证、实证、阴虚心火旺之症,如口苦咽干,烦热不安,大便秘结,血压升高,神衰不宁,心动过速,甲状腺亢进者,一般分别应用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之法。银花、连翘、山推、生地、丹皮、麦冬、知母、玄参、沙参、丹麦、杞子、菊花、龟板、鳖甲。生姜、大蒜、韭菜、大葱、羊肉、狗肉、胡椒、多糖、高脂、香燥辛热之食品。凡气血亏损、寒湿凝滞、阴损及阳、阴阳两亏者,如脾胃虚寒、手足冰凉、大便溏薄、血压偏低、心动过缓之证,法拟温中和胃、滋补气血。人参、当归、黄芪、黄精、熟地、胡森、苁蓉、干姜等。西瓜、冬瓜、萝卜、绿豆、生梨、甘蔗、蜂蜜、鳖鱼等生冷寒凉、滋腻、粘滑之食品。凡热缠身、畏寒发热、头痛心烦、便秘尿黄、口舌溃烂,疖疮肿瘤者,治拟清热解毒,扶正托毒。银花、菊花,一枝黄花、黄芩、黄连、黄柏、黄芪、黄栀子。毛笋、毛茹、豆芽、丝瓜、韭菜、茄子、虾、蟹、螺、蚌之象形发生。03因时忌口依据中医“天人合一”,人体也是一个小天地的理论,用药忌口,不仅要辩证,同时还要因时,如春季多湿,忌寒湿之品;夏季多暑,忌辛热煎炒之食;秋季多燥,忌食损津香燥之品;冬季多寒,忌食生冷寒凉之物。
04因体型忌口壮热之体忌肥肉多糖、咸食之品,阴虚火旺之体忌辛热香燥之食,阳霾之人忌寒湿之物,湿重之人忌腻油之食等等。总之,忌口必须根据辩证和临床实践,勿一概而论。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的身体素质禀赋不同,而疾病种类更加复杂,忌口也要讲清科学道理,若盲目忌口,不敢吃这不敢吃那,往往会连人体必需的营养都得不到满足,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所以“食物相克”不能一概否定要辨证看观。
王立鹏
名医档案
王立鹏自幼习医,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历,临床医学康复专业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医院、医院、天津医院等地进修,从事针灸正骨临床工作17余年,熟练掌握各种针灸操作技术,是我地区最早开展针灸疼痛临床工作的医生,具备丰富的针灸临床经验。王主任多年潜心研究,融合提炼,借鉴传统的正骨整复手法,辅以针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古法艾灸、康复功能训练等治疗方法,独创出“王氏针法”。有效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引发的高血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头晕头痛、顽固性失眠、消化功能紊乱、坐骨神经痛等症状。一般治疗五天即可见效。
专家擅长:颈腰疼痛、膝关节骨质增生、更年期综合征
1.针灸治疗:颈椎病、头晕、头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网球肘、足跟痛、尾骨痛、各种小关节错位、面瘫、中风后遗症及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2.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妇科炎症、痛经、产后缺乳、顽固性痤疮;
3.男性疾病: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3.其他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人小儿伤寒感冒、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单纯性肥胖、慢性胃炎
坐诊时间及医馆:
鹤春堂中医馆:周一至周日
咨询预约挂号,请添加王立鹏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