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便秘发病机理
及治疗方法的研究
中医学院级中医五年制01班袁涌昊
[提要]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想要长生,肠中长清”,药王孙思邈也说:“难便之人,其面多晦。”即是指明肠中食物代谢消化产生的毒素可导致疾病,加快人的衰老。排便是否通畅,与养生关系重大。
便秘之辨证五行辨证肠分大肠小肠,大肠为白肠,五行为金,小肠为红肠,五行为火。另有胆名青肠,藏春木生气。我们经常听到的“火盛金衰”,是就五行的先天顺序而言的。生克之外,还有乘侮,所谓“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外经微言》称为“害生于恩”。除此之外,还有“制金为木”的说法,这就是所谓的以克为生,《外经微言》称为“德生于义”。土承载其余四行,所谓“厚德载物”,得到夜晚月光照射的气息,形成了阴中含阳的象。所以说万物都是获得了土中的生气加以利用得以生发,不与土行相克。五行制化在正常人体内是保持平衡的[1],而当情志失调,忧愁思虑时,肝气郁结,胆气内实,木金两两互相克杀,导致平衡失调,上焦中肺中燥热气大起,而因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所以大肠失于濡润,常有实气积滞,产生便秘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干咳痰少而黄、鼻干咽干、气粗口臭、舌苔偏黄。这组脏腑在外对应皮毛,金气即是人体中的杀气,杀气盛必然伤伐同归金行属性的皮肤,导致面色晦暗。这种情况可以视作是金气的自我伤害,同时金气作为一身正气中主要的保卫气机,使得外邪容易入侵,人体免疫能力减弱。同时火气生发,锻炼金属脏腑,转而化成顽金,过于刚强,不可侵犯。实气积郁更厚,肃杀之气必然伐胆木。胆木收到这样的伤害,自然难以发生火行,火势开始转衰,无法温热,变为寒火,人体开始更加地容易衰老。治疗原则是清肺润肠,以润化为主。比如服用麻仁丸,或者用黄芩3克、麦冬5克、桔梗5克、甘草3克泡水服,如效果不佳可服清肺抑火片或者大黄片0.3毫克~0.5毫克,平时多吃杏仁、梨、麻子仁、核桃仁等有润化作用的食物,常喝菊花菜、绿茶,多吃蔬菜少喝酒。阴阳辨证阳明厥阴两种气机都从少阴中分化出来,所以我们说,少阴是阴阳的机关,洗炼二种气机,其中只有阳明属阳,而阳明的阳气是从太阳中分配得到的,同时太阴反射太阳的气机而不能返还给太阳,所以太阳是孤阳,只能逐渐消耗而不能生发。小肠虽然耗心中的君火,却还能得到脾胃中的土的生气,化用水谷相以维持,所以小肠道常空,气机不散,很少有小肠积实的情况。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阴常有余,太阳不足”,所以人们常常想要疲懒。同时,在太阳的阳气消减的过程中,为了维持阴阳平衡,阳明常常化用少阳,即是阴阳的枢纽的气机转化为阳气[2]。太阳越虚,阳明越实,淤积不散,凝聚在大肠,所以年老的人常有便秘的症状。而气机不通,阳明得阳气越旺,这样又分配了太阳中本不充足的阳气,所以加快衰老,淤积在大肠的阳气更多,便秘加重。实际上这是一种阳虚的病变,患者常常腰腹发凉、神惫乏力,畏寒肢冷,或小便清长,夜尿频烦,舌苔淡白,脉沉而弱。治疗原则为温肾扶阳,可选用成方桂附理中丸。另外还有一种便秘伴有心悸健忘,头晕目眩,唇舌淡白,脉象偏细的症状,多是由阴血不足,不能下润大肠而的导致肠道干涩引起的。这种属于虚症,可服理中丸、烧姜煨汤,重者可服半夏硫磺丸。脏腑辨证导致便秘症状的还有一种脾气积实的情况,我们称为痞气。虽然这是脾的病变情况,却常常积郁在胃脘部,这种积郁的气机,覆大如盘。如果经久不愈,经常让人四肢不能收,发黄疸,这就是淤积的气机从肝胆传来,脾胃想要将这些多余的气归还给肝胆,而肝胆不肯接受,肝胆牵扯下焦,肾脏也不能接受多余的气机的表现。同时,出现“饮食不为肌肤”的症状,即是实气传至大肠积郁的表现[3]。可见脏腑病气都可以互相传遍,而大肠最容易淤积气机,使气机郁阻,于是产生便秘的症状。这类便秘多为中气虚导致,患者常常气虚乏力,或肛门下坠,便后气短虚弱,脉弱无力。这种便秘的治疗原则是补中益气,可用人参3~5克泡水饮或炖肉,重者可服补中益气丸。便秘病机复杂,切不可以一泻了之。便秘的防治未病先防1便秘的前兆便秘是痛苦的,但是我们可以作到提前判断,便于早发现,早治疗。例如,当和正常人相比两次排便的间隔较长时,常常是便秘的前兆。同时,下腹部或直肠、肛门内胀痛不适,用力解出坚硬而粗大的粪团后胀痛减轻的症状也可能是便秘的前兆。另外,一些肛周外伤甚至内分泌比如胰岛、甲状腺上的功能失调也可能会导致便秘症状的发生[4]。2便秘的预防其实便秘症状的预防很简单,多饮水即可润肠通便。当然,人食五谷,但不可过于精细,要适当吃些粗粮,饮食中必须有适量的纤维素,也不可完全以粗粮为主。另外,要注意情志因素,保持心情舒畅。同时,生活要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以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腹部的运动[5]。便秘的治疗除处方用药外,针灸主要取穴为大肠俞、支沟、上巨虚。热症可配合合谷、曲池穴泻热,伤阴可配合三阴交、太溪穴滋养阴气,伤阳可配合气海、阳陵泉以补足阳气。另外可深刺天枢,但深刺手法存在晕针可能,需要慎重采用。实用泻法,虚用补法。寒症常可选用灸法,艾条即可,取穴可选神阙、关元等。耳穴通常可以选取脾、大肠、三焦、直肠下段等对应点,同时可以配穴肺、肾等对应点。推拿手法可强刺激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支沟等穴位[6]。既病防变便秘可能反复发作,压力与熬夜是导致便秘反复的始作俑者,患者由于压力过重会打乱自律神经平衡,引发肠胃功能与内分泌失调,加重便秘症状;熬夜则会影响生理时钟,妨碍器官休养,造成反复便秘。另外,饮食、生活方式突然改变,或一时精神紧张,也可能造成反复便秘[7]。《医学源流论》上说:“少有不适,必当即调治,断不可忽为小病,以致渐深;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更增,以贻无穷之害。”这就是说疾病在早期即被治愈,就不会进一步发展、恶化,否则等到病邪强盛、病情深重时再治疗,就比较困难了。如果便秘任其发展,可能会导致肠梗阻、肠麻痹、急性腹膜炎等症。所以说,便秘有一定危险,需要尽早就医治疗。参考文献
[1]黄元御.四圣心源[M].吕宇剑校注.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4.
[2]张仲景.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M].潘秋平整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
[3]秦越人.难经[M].滑寿,徐大椿,叶霖校注,王玉兴整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库宇.中医防治便秘百家验方[M].人民卫生出版社,:48.
[5]于永铎.中医教您防治便秘[M].人民军医出版社,:.
[6]王业皇.便秘中医特色疗法[M].人民军医出版社,:.
[7]刘兵.便秘的中医调补[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1.
中医学院—新媒体中心文字来源:《齐鲁杏苑》编辑部
编辑:张一诺
技术:佘令正
主编:李经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