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里的饮食,包括了所有吃进去的水饮和食物。
小孩脾胃虚弱,家长怕他们吃不饱,经常喂养过多,喝过多的饮料,造成消化不良,脾胃受损,或肠胃积热,严重者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这就是食积了。
小儿食积都有哪些表现呢?
最常见的就是消化不良的症状,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口臭、便秘、泄泻、大便酸臭等。出现这些症状是因为未消化的食物堵在肠胃里时间久了,发酵产生酸臭的气体,要么堵在肠胃里,要么有向上或向下排出的趋势。
食积还可以造成呼吸系统的症状。在五行中,脾肺为母子关系,脾不好则容易母病及子,影响肺脏的功能。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脏有问题则容易感冒、慢性鼻炎、咽炎、扁桃体和腺样体肿大、慢性湿疹等,这也常和食积有关。
另外,“胃不和则卧不安”。食积还会影响睡眠,睡不好则会影响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食积的小孩夜间睡觉常有磨牙、说梦话、惊醒、踢被子等症状。
中药对食积的调治
中药治疗食积,以“消法”为主。常用药有麦芽、稻芽、神曲、山楂、莱菔子、鸡内金等。尽管这些药都可以消食,但各有侧重。
麦芽、稻芽:麦芽稻芽为治疗食积的常用药,以炒焦为宜。炒麦芽消食力稍强,善消淀粉类食物,兼有疏肝作用。炒稻芽消食力较缓,善消谷类积滞。
神曲:神曲药力较强,药性偏温燥,消食兼有行气,长于消谷积兼气滞腹胀。
山楂:山楂生吃酸甜可口,药食兼用。炒用消积力强,善治油腻肉积,又可化瘀、降血脂。炒炭能止血止痢。
莱菔子:也就是萝卜籽。消积力强,善消面食积滞。兼有化痰、降气功用,但辛散耗气,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
鸡内金:消积力强,各种食积均可。兼有化瘀、固精止遗作用。
食积调治的常用方剂
消食的方药中,除了含有以上这些消食药,还常根据不同情况,增加健脾、利湿、化痰、行气、清热、温中、导滞药等。
保和丸
组成: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
主治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气吞酸,厌食呕恶,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微黄,脉滑。
本方消积之力较缓,一般用于食积不严重、正气未虚而偏热者。方中有消食药山楂、神曲、莱菔子,可消肉食谷面的积滞,同时还有半夏、陈皮化痰,茯苓健脾利湿气,连翘清积热。
这里“保和”含有保持心情和顺,身体安适的意思。只有胃气顺畅,人体才能怡神安适,得以保和,故名“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组成:大黄、枳实、黄连、黄芩、神曲、茯苓、泽泻、白术
主治湿热食积证,表现为脘腹胀满,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本方病因是饮食积滞较久,生湿化热;或本来就是湿热体质,又有食积结于肠胃。这种情况既可以表现为便秘,也可能表现为腹泻,这个腹泻为大便酸臭、肛门有灼热感。
方中大黄、枳实使积热从大便而下。神曲消食和胃;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止痢;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止泻,使湿热从小便分消,让邪有出路。白术健脾燥湿益气,使攻下而不伤正气。
为什么本方作为治疗食积的常用方,方中仅有一味神曲消食,不以消食药物为主呢?这是因为本方治疗的食积或湿热较重,病位偏下,如果以消食药为主,则往往药力不够。只有用大黄、枳实等使邪从大便而出,才能使便秘则通,泻痢反止,邪去正安。
健脾丸
组成:白术、人参、甘草、茯苓、陈皮、木香、砂仁、山药、神曲、炒麦芽、山楂、肉豆蔻、黄连
本方健脾和胃,消食止泻,治脾虚食积证。常见症状有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舌苔腻而微黄,脉虚弱。这些症状均由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所致。
本方健脾与消食同时进行,为补消兼施的方剂。方中含有健脾名方四君子汤,即参、苓、术、草。再加山药增强健脾益气功效。木香、砂仁、陈皮、肉豆蔻都是芳香药物,能够理气开胃,醒脾化湿,以除痞闷,又使补而不滞。另外,山药、肉豆蔻也可以涩肠止泻。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对于偏寒者,可加干姜或肉桂温中散寒;湿气重腹泻者,可加薏仁、扁豆、泽泻渗湿止泻。
由以上可见,治疗食积证,不仅要用消食药,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有偏湿热的应治湿热,有偏脾虚的应兼健脾,有偏气滞的重在行气。
食积证不仅见于小儿,也是成人常见的症状,治疗思路相似。
相关连接:
小儿慢性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中医如何调治?
孩子经常鼻塞,张口呼吸,打鼾,不爱吃饭,学习成绩差。。。原来是腺样体肥大!
解酒方——葛花解酲汤
本文作者
中医交流,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