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治疗目的在于找到病因并解除梗阻。大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梗阻即可解除,包括禁食及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营养支持治疗、抗感染、药物治疗、灌肠、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大部分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均可痊愈。黄克江教授团队在多年实践后结合前人经验,逐步摸索总结并应用于临床的非手术疗法是一种特色治疗手法。
非手术疗法有以下四个优势:(1)痛苦小,疗程短,恢复快;(2)病人无手术的心理压力和恐惧;(3)大多不会给病人造成损伤,也无并发症的发生;(4)降低了医疗费用,易于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同时,黄克江主任在临床中,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同时对需手术治疗者应当机立断进行手术,以免延误病情,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腹腔镜应用于不全性肠梗阻的治疗也是该科特色及优势,其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普遍追求微创的大趋势下,腹腔镜手术将成为不全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
非手术治疗操作
一、针:即针刺疗法体针选穴:主穴有双侧足三里、双侧内关或透外关;配穴有双侧天枢、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耳针选穴:主穴有胃、小肠、大肠;配穴有肝、脾、胆、胰、耳中、神门、缘中、皮质下等。治疗手法:每次选5~6穴。快速捻转进针,进针后继续捻转数秒种,得气后停止捻转。每10分钟行1次针,留针30分钟(耳针可以不留针)。必要时2~3小时可重复1次。
二、摩:即按摩疗法患者取屈膝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医者站在病人一侧,用双手掌或单手掌绕脐按摩患者腹部。手法由轻渐重,以病人能够接受为宜。顺时针(若疑为肠扭转时应慎用,因肠扭转多系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各按摩~下,而后用双手掌自上而下按摩患者腹部~下,轮流按摩2~3次,必要时2~3小时后可重复1次。一般可与针刺同时进行,或起针后接着进行。
三、药:即口服中药汤剂和足三里穴位注射
中药以大承气汤或小承气汤加减为主方(大黄、厚朴、芒硝、枳实),中药汤剂口服或经胃管注入。穴位注射采用新斯的明1毫升左右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一次。
适应症
适用于部分机械性肠梗阻,如食团、粪块或粪石引起的肠梗阻、肠扭转、无绞窄的粘连性肠梗阻、肠结核或腹膜结核所致的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包括痉挛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
作用原理
肠梗阻总的发病原理是肠管的运动功能障碍,有目的、有规律地采取运动方式,通过腹壁的传导,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使肠管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断增强运动功能而解除梗阻。非手术治疗手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手术治疗
不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正规治疗24-48小时后,患者病情未见明显缓减,或出现腹痛、腹胀、便秘加重、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脉搏加快、血压下降、腹膜刺激征者,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对于肿瘤或先天性肠道畸形等不可逆行因素引起的肠梗阻也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病因并解除梗阻。手术方式有肠粘连松解术、肠排列术、肠套叠或肠扭转复位术、肠切开取异物术、肠切除肠吻合术、肠造口术等,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术式治疗。肠梗阻患者往往存在腹胀和肠管扩张,行腹腔镜手术时,易影响视野,出现肠管损伤,曾一度被学者们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用腹腔镜技术对于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使更多患者获益。
专家简介
黄克江,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外科病房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各类疝(腹股沟疝、切口疝、造瘘口疝、股疝)、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肠梗阻、褥疮、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等。
出诊时间:周一、三、五全天
出诊地点:A楼2楼外科诊室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