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因梦女人的终极安全感,不是婚姻,不是孩

文化提升品位,阅读改变生活你所未知的,在改变你的未来

曾经看过胡因梦的一个采访视频,里边有句话,时至今日感触颇深,她说:“希望在别人身上得到支持、得到温暖和慰藉,得到安全感,那是在做梦。”

话虽简单,却是她用半生悟出来的人生洞见。

胡因梦是与林青霞齐名的著名演员,从艺十五年成就辉煌,被誉为“七十年代台湾第一美女”。

她有公主的美貌,却没有公主的运气。

年少时,父母失和,婚姻不顺,但此类种种都没能让她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她用一生之勇,对抗乖戾的命运,三十五岁息影,投入身心灵探索和意识革命。

原来,人生的幸福感,是寻求心灵的笃定和富足。

叛逆的另一种说法,是执着

胡因梦生于一个富足的家庭。父亲是前立法委员,母亲是小有才气的作家。

她从小与众不同,吃少睡少,却精力旺盛;凡事喜欢追问十万个“为什么”,有强烈的探索欲。

一岁多听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泪流满面;上幼儿园,她会编故事:有个老鬼胡赓年,小鬼胡因因,老鬼叫胡大脚,小鬼叫小胡大脚,同学们笑得人仰马翻;她喜欢一个人站在操场上,淡定自若地演讲,俨然一个小演讲家。

我们知道,一个人能对抗命运的暴虐傲然不屈,成长为修行路上的精神领袖,这份灵性创造力和王者风范,尤为重要。

胡因梦童年并不幸福。她叛逆不驯,跟母亲对抗,母亲绕着巷子追她,扬言打死她。

她说:“我恨妈妈”。心里积怨加上母亲长年埋头打麻将情绪暴躁,胡因梦心里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她心中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无处渲泄,表现越来越叛逆。

父亲另有爱人,悄悄托人来问她。她回答:“他们如果还想活得久一点,最好尽早分开。”

当很多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她却早早地感受了命运的风暴。

多少孩子都经历过少年叛逆,而她叛逆之中蕴含的独立思考和深刻洞见,却发人深省。

经历命运暴击的人,能在逆流中坚如磐石,才能走得更好。

胡因梦无疑是后者,于她而言,“我的人生我负责”是人生目标。

上大学了,穿超短裙、露背装,脚踩恨天高,挽着外国男朋友。短裙短到要带着一个写着“禅悟”的麻袋来遮住,曾被学长斥责:“不像话,太嚣张了”。

叛逆的另一个说法是另类。一个标榜特立独行的人,想象自己是鲜衣怒马的少年,拿着长矛冲向传统和陋俗。

让这份傲娇唤醒平庸,把勇敢的挑衅刻在青春的丰碑上。

念了两年,她决定退学。父母无法,只能答应。甚至有人说:大学念得完,学校都会着火。

这个世界上叛逆的人很多,像她这样,颜值巅峰在线,却又桀骜不驯,才华与野心同样绝对膨胀的人不多。

带着这份狂傲与才情,以至于她后来的路,步步惊心。

没有最好的婚姻,只有更好自己

读大学时,胡因梦常常口袋里插着李敖。李敖是她少女时期的偶像。

他们初次相遇,颠覆了他在她心中的印象。那是年9月。

现实的他保守而又拘谨,与文章中的狂放对比,强烈的落差引发了胡因梦的好奇心。

才子佳人相爱了,几个月后结婚,那是年5月6日。

最美的脸遇到了最聪明的脑袋,天作之合,这段佳话,轰动了宝岛台湾。

而更轰动的是,同年8月28日,他们离婚了。天,被称为百日婚姻。

一见钟情余温尚在,他们的婚姻却已一派狼籍。胡因梦的浪漫多情遇上李敖的乖张,多疑,水火不容。他们为了琐屑之事斗得鸡飞狗跳,只能以离婚收场。

准备签字离婚的当天,李敖带了一束盛放的玫瑰,他伸手相握,胡因梦只觉得,一笑泯恩仇。

即使遍体鳞伤,她的心里还是充满着爱与宽恕的力量。

可是,李敖以她伪造文书为由,把她告上法庭。开始了官司之争,胡因梦跌入痛苦的深渊。

他们最后一次在法庭上兵戈相见,胡因梦突然参悟,她对着李敖作了九十度的大鞠躬,并笑着问他,这样无聊的闹剧,是不是可以结束了。

心中无恨,自然海阔天空。

后来,李敖不断揭胡因梦的短,甚至嘲笑她在家里便秘的样子,丑陋不堪。

胡茵梦只是淡淡地回应:“同一个屋檐下,是没有真正的美人的。”

这位不断拓展自我格局的奇女子,面对冤冤相报的李敖,多年后却说:其实我最应该感恩的人是李敖。

“万箭穿心终不悔,相视一笑轻。”淡然以对,宽恕、放下。相比李敖的报复,揭短,讽嘲,两人的境界有着天壤之别。

在和李敖经历婚变和官司困扰的岁月里,她看到了人性的丑恶,深感愤恨的巨大摧毁力。

痛苦的心灵向往光明,她学习了《灵魂永生》这本书。

你会与你所爱及所恨的人紧缚在一起,不过你将学习放松,放下,化解那恨。甚至你将学着创造性地运用恨,把它转为更高的目的,最后将它转变成爱。

她以洞若观火的智慧,找到症结,放下怨恨,转化为悲悯和爱。

大开大合,卓然不群,也只有胡因梦这种智慧具足的人才有这样的张力。

“我们真正的责任是觉醒,超越自我,超越身心的现象,证入身心的自性。”

那就是一颗圆满的佛心。

直面人生才是最大的安全感

作家林清玄说:“三十岁后,要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觉悟。”

为了这份觉悟,她在人生下半场华丽逆袭,虔心修行。从“极度的绚烂”转向“极度的平静”。

痛苦迷惘中初遇克里希那穆提,心中狂喜,拨开云雾见光明。她翻译了大量著作,引起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yanlilun.com/bmzl/110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