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杰老师讲中医之——《顽固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思路》(上)
马勇杰老师简介
mayongji
马勇杰,男,生于年,毕业于甘肃省中医学院,中医主治医师。医院业务副院长,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医内科及肛肠临床工作20多年,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经方论坛,中医基础理论扎实,善于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精准。对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顽固性便秘、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各种疑难病例采用中医经方治疗,疗效显著。并擅长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复杂性肛瘘等肛肠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2篇,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篇。荣获甘肃省卫生厅健康传播作品优秀奖,年度甘肃省平凉市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奖等多项奖项。
前言:
尊敬的国医学馆马新童老师、金明老师及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
非常感谢金明老师的盛情邀请及各位老师的厚爱,我叫马勇杰,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从事中医内科及肛肠工作多年。今天晚上我和各位老师共同交流的题目是我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思路》。
可能有些老师会说,作为一名临床中医,谁还没有治过便秘、谁还不会治疗便秘?
但是我要和各位老师说的是:讫今为至,便秘的治疗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尤其是慢性顽固性便秘,患者走遍大江南北,寻遍世上良医,尝尽天下良方,饱受折磨,最后将希望寄托于手术治疗,但结果却仍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我们肛肠科接诊的患者,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存在便秘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和大家共同交流。
内容纲要
一、便秘的流行病学
二、顽固性便秘的中医治疗现状
三、病例介绍
四、顽固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思路
一、便秘的流行病学
据相关资料文献报道,我国便秘的发生率约为4--6%,其中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高达15--20%。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各种社会、工作、生活、学习、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因素的影响,慢性便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其发生人群逐年增多,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其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慢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全国每年召开的各种肛肠学术会议都有针对便秘的专题研究。
二、顽固性便秘的中医治疗现状
顽固性便秘患者在便秘初期,一般会自行服用一些利便药;在长期的诊治过程当中,会频繁更换医生,医生为了取得初步的疗效,往往会结合"杏蒌"、"增液"、"新加黄龙"等各种承气汤化裁,病人普遍反映,吃了某某医生的头几服药有效果,后面就不行了;也有一些患者会听信一些病友交流的经验,服用各种单方验方,甚至祖传秘方,如芦荟、番泻叶、酵素、酸奶等,只能取效于一时;有些患者会采用清淡饮食,长期素食和水果蔬菜,很少吃主食和肉食;有些患者迷信于广告宣传,不会结合自身体质情况,盲目服用各种广告药品和保健品;
还有一些患者久治无效,跑到满大街的养生保健机构,做什么足疗、肠疗、火疗等治疗。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也刚好反应了顽固性便秘的特性,就是难治性和顽固性。
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诊断标准是年5月修订的罗马III标准,它是目前国际公认和通用的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根据便秘的不同情况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便秘。
祖国医学认为,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便不畅的病证。《黄帝内经》中就有"大便难"、"后不利"、"不便"等描述,自《伤寒论》以来,医圣张仲景将便秘作为单独的病证进行论述,并有"脾约"、"阴结"、"阳结"等条文。随后有诸多医家对便秘进行系统研究治疗,但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传统教材第九版《中医内科学》将便秘的病因归结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证治分类以虚实为主,其中实秘又分为热秘、气秘、冷秘;虚秘以气、血、阴、阳为主。但我们临床上遇到的患者大多病程长,虚实夹杂,寒热并见,脏腑功能失调,终致"气机阻滞"、"瘀血阻滞"、"痰湿阻滞",用传统的辨证治疗往往收效欠佳,并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混合痔、肛裂等病证,治疗更为棘手。
那么,什么是顽固性便秘?
顽固性便秘多发于老年人,普遍认为是属于功能性的肠胃障碍,也就是找不到身体上实质的病变,多起因於紧张,压力大,肠胃蠕动失调,或者有便意忍便,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便秘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三、病例介绍
案例一
不完全性肠梗阻案
患者朱某,女,77岁
年10月15日初诊。
主诉:间断性肛门坠胀,大便出血6年,腹痛伴呕吐3日。
现病史: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时肛门周围坠胀,大便2一5日1次,大便成形,排出不畅,大便不利,伴大便后点滴状出血,量中等,色鲜红,未见肿物脱出。经自服"麻仁丸、三七化痔丸",外用"九华膏"等不适缓解。近一月来,因饮食生冷,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时有上腹部疼痛胀满,食欲减退,口苦,嗳气,浑身乏力,大便次数减少,患者31年前因宫颈癌行放、化疗后,间断出现腹痛,排便不畅,呕吐,经外院检查确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平时大便不规律,有时5一6日大便1次,有时1日大便数次。3日前,突发腹痛、呕吐、排便排气停止和腹胀。
西医诊断:内痔、直肠炎、不完全性肠梗阻
中医诊断:便秘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伤寒论》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治法:温中散寒行气通便
马上用青盐g、葱白g、小茴香g炒热腹部热敷。并用"大柴胡汤"合当归、党参、薏米加减三付,少量频服。
年8月9日复诊:
患者经热敷和服汤药后,当天晚上大便2次,已不吐,但仍有干呕,腹痛、腹胀,疲乏,纳差,舌红苔白,脉弦细。继用上方加桂枝、党参、黄芪、桃仁、元胡三付。
年8月11日复诊:
服上方后腹痛腹胀明显减轻,大便每日1次,现仍有怕冷,纳差,脉细。属内有久寒。《伤寒论》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3付。近一年来,患者间断出现大便不利,均以该方加减,现大便基本正常。
案例二
孙某男86岁
年7月6号复诊:便秘腹胀40余年。曾先后诊断为"腔梗、混合痔、直肠粘膜内脱垂、结肠黑变、前列腺增生"等。先后服用多种利便药及保健食品,也曾做肠道水疗,效不佳。现在情况是约5-10日大便1次,无便意,努挣虚坐,腹胀纳差,腰困疲乏。舌质红,中有纵深裂纹,苔白厚腻,脉沉。
该患者我于年就开始治疗,近10年来,起初用大柴胡汤、厚朴七物汤、麻仁丸、济川煎加减均有效果,及至最近几年收效欠佳,曾服用"益麦清"近一个月,略有效果,久服亦收效甚微,无奈之际,配合结肠水疗,但排便甚少,徒增腹胀难耐,痛苦不堪。患者属"病程日久,穷及脾肾",肾阳为一身之元阳,阳气虚损则脏腑功能衰退,运化无力,遂拟"温脾汤合济川煎合三仁汤"以温补脾肾、化湿理气、补气通阳,每次三付药,严重时给予自制"通气散"10g于"神阙"穴位贴敷,大概能管一月左右,并嘱其少食水果蔬菜,多食核桃芝麻蜂蜜及南瓜粗粮,至今排便基本正常。
案例三
裴某女80岁
年6月28日初诊
主诉:腹胀便秘,排便不畅20余年。
现病史:20年来间断出现腹胀,大便秘结,大便排出不畅,长期服用各种利便药。患者既往患"高血压病"20余年,患"脑梗塞"15年。刻诊:家属用轮椅送来,银白头发,面色淡红,疲乏无力,口干不欲饮,腹胀,肛周坠胀,尿频,小便不利,怕冷,舌尖红,苔厚腻,脉沉细。
辅助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诊断为"混合痔、直肠粘膜内脱垂";彩超示:肝囊肿、左肾囊肿、胆囊壁毛糙;血常规化验:Hb89g/L,wBc3.1X10的9次方;造影检查示:结肠炎。
辨证属太阴里虚寒证,中土不运,气血不足。方用"温脾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年7月3日复诊
自述服上方3剂后每日大便1次,腹痛腹胀减轻,浑身困重疲乏减轻,能自行扶拐活动,大便软,通畅,后用该方加减调理月余,回访大便基本正常。
点击
谢谢赞赏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