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前工程现浇连续梁支架搭设专项施工方

3.1.支架搭设方案

3.2.1支架整体搭设方案

根据现场实际及道岔梁设计情况,支架方案采用钢立柱与贝雷梁结合方式搭设,根据计算确定支撑柱距和排距后,落于承台和临时混凝土扩大基础上,支架体系结构,由下至上分别为Ф×12mm的钢管柱作为支撑,钢管柱与承台采用锚栓连接,钢管柱之间采用双拼[12.6的槽钢加10mm厚的坠板进行连接;钢管柱上顺桥向平铺2I50b工字钢作为垫梁,然后在工字钢上搭设顺桥向多排单层普通型贝雷梁,贝雷梁上顺桥向设预拱度调整方木,纵向上按0.75米的间距设置横向10#工字钢为分配梁,其上搭设10×10cm的方木为纵桥向分配梁,间距按腹板下15cm,底板下30cm间距布置,方木上铺设2cm的竹胶板作为底模。

3.2.2支架基础处理

2#~5#墩根据前期施工地质资料判断,地面下2.5米左右均属于卵石土层,Ⅲ级硬土,σ0=KPa,根据验算资料可满足承载力要求,故2#~5#墩跨中支架基底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承台采用5*1.5m(宽*高),长度根据桥梁宽度采用9.4~14m,具体见附图。

表3-1(32.6+32+32.6)道岔梁支架数量

3.2.预压方案

临时支架搭设完成后,对其进行预压,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量测弹性变形,从而确定立模标高。临时支架预压只考虑墩顶悬臂部分;加载系统重量=1.2×(混凝土重量+模板重量+施工荷载)。支架预压前,做好测点标记,加载、卸载时按照重量的百分比分级进行加载、观测,分级加载间隔时间为12h,以备观察;

支架变形量处理:若测得弹性变形值为△1,塑性变形值为△2,则预压的墩岸侧模板预留变形量为△1,其他未压重支架模板预留变形量为△1+△2。

①、预压方案:预压采用砂袋法,对整跨桥梁用预压荷载换算为砂袋的重量对桥梁模板、支架、纵横梁预压。砂袋采用普通砂袋,内装干砂,每袋砂重约1kg,合15KN/袋。按每孔重量分孔预压。预压前,必须再次检查支架的横向、纵向结构稳定性,检查是否具有足够的刚度,所有垫块是否密实,木楔是否松动等,确保支架安全。堆载方式为在腹板位置处堆两层,在其他部位堆一层。采用人工配合吊车方式运输,层层堆码,每层堆码完毕后再进行下层堆码。考虑到箱梁是分两次浇筑,预压分4个阶段,**阶段按该跨箱梁重量的60%预压,第二阶段按该跨箱梁重量的80%预压,第三阶段按该跨箱梁重量的%预压,第四阶段按该跨箱梁重量的%预压;在加载的同时,设置专人检查支架,各种型钢支撑,模板等部位;桥上和桥下应由专人进行计量,严禁盲目加载,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②、布点及观测:成立以测量队长为组长的观测小组,从开始加载前就布设好观测点,目的是既要观测纵梁上各位置的沉降量。观测点的数量为纵向每5米一个,横向一个断面布置3个点。观测次数为加载前、加载完毕、加载24小时、加载48小时和加载完毕共5次,应按时、准确、认真的测量数据,每阶段检查。**后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删除不合理的值,为施工预拱度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沉降稳定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卸载。

③、卸载:卸载仍按照四级%→%→80%→60%进行,预压荷载应对称、均称、同步卸载。卸载完成后记录好观测,算出支架综合变形。根据观测记录,整理出预压沉降结果,得到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结合卸载后上部结构回弹数据进行拱度的设置确定立模标高。

本文节选自《路桥材料圈》内文章,原文篇幅过大无法一一展现,可百度一下路桥材料圈原文下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yanlilun.com/bmsl/126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