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笨重变身稳智轻省特检院

天然气加气站多设在人口密集区,加气站的储气设备分为储气井和储气瓶两种。如何筑牢燃气安全底线,保障高压天然气储存设备的安全运行?6月28日上午,记者跟随省特检院来到南京中裕加气站和南京丁家庄加气站,现场体验自主研发的检验“神器”大显身手。

在南京中裕加气站储气井检验现场,只见省特检院直属分院的检验人员正使用自主研发的高压储气井检验系统进行定期检验,随着检测仪器探头进入储气井,显示屏上的波形在跳动,深埋在地下一百多米的井壁壁厚实时显示出来。

“就在这个部位,从显示屏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来,井壁在45米左右是减薄的,要通过数据分析看是否影响安全使用。”只见检验人员将高压储气井检验系统架设在储气井井口,按下开关,检测仪器探头进入储气井,自动在井中保持中心位置,遇到障碍物或接触到井底自动停止。同时,把测量的数据信号实时传到地面的设备显示屏上,根据数据分析,找出深埋在地下几十米到三百米的储气井井壁减薄最严重以及腐蚀速度最快的区域,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不能安全使用,储气井就必须停用。

“年,针对当时储气井检测设备性能不完善的状况,我们成立了自主研发团队,经过8年不断改进、革新,检测装置由原来的4吨变成了40公斤,由‘粗、笨、重‘变为搬运自如、性能稳定、智能化操作。“省特检院直属分院储运设备检验室任毅介绍说,储气井是直径20厘米左右的钢管垂直埋在地下,外部的地下水、土壤等会对其造成腐蚀,内部储存着高压易燃易爆天然气,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破,会产生严重的事故。

记者了解到,通常储气井检测设备由于设备重、体积大,需要固定在汽车上,检验时还需要吊车配合,有些储气井安装的位置汽车无法接近,导致无法实施检测。省特检院自主研发的检测设备实现“全环境”检测,各项技术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无盲区对储气井进行%扫查,填补了国内检验技术的空白,被十几家同行机构引进。目前该技术已经取得了23项国家专利,获得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科技进步奖及江苏省质监局科技进步奖。

在南京丁家庄加气站,检验人员正通过声发射、相控阵等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来解决气瓶拆检的难题。“这里每天有多辆出租和公交车来站上加气,一刻都不能停气,如果将储气瓶拆除后送检,需要半个多月时间,那样几十辆公交车都得‘趴窝’了。”加气站的王站长告诉记者,丁家庄加气站与公交车始发站建在一起,主要给城市公交加气,没有办法停下来检验,但天然气储存设备的安全运行责任重大,省特检院急用户所急,积极研究新的检验技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解决用户的“疑难杂症”。

记者看到在储气瓶的表面轻轻折断铅笔芯,仪器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信号。“这是声发射设备,就像做心电图一样,可以捕捉到金属内部缺陷细微变化发出的声音。”直属分院储运设备检验室范高廷称,传统检测设备体积庞大,无法搬运到现场,也不能穿过气瓶之间不足10厘米的间隙。如果将储气瓶拆除后检验,重新安装不仅费时费力,还影响汽车加气和企业的正常营业,因此需要设计一个适应现场检测的小型设备。

检验人员点击鼠标,一辆形如玩具小车的检测设备自动在气瓶上沿轨道行走,如同医生手持B超探头在腹部滑动一样,它还能轻松穿越气瓶之间的狭小间隙,气瓶内部全方位图像一目了然出现在屏幕上。约一小时后检验结束,检验人员通过分析实时传送的数据,判断储气瓶的“健康”状况。

我省加气站目前有储气井余口、站用气瓶(组)余只。江苏省特检院直属分院副院长王晋介绍说,年以来,该院通过开展储气井检验方法研究,开发了国内先进的储气井腐蚀检测设备,成功开展了储气井定期检验。目前,储气井检验业务不仅完全覆盖全省,还拓展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共完成多家企业的多口储气井的检验检测,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近千个,受到了全国服务单位的一致好评。“我们针对储气瓶还制订了专项检验作业指导书,购置并改进了检验设备,解决了气瓶拆检难题,有效保障加气站储气设备安全。”

江苏经济报记者朱梦笛通讯员朱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yanlilun.com/bmnx/138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