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众多小儿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和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便秘儿童逐渐呈上升趋势。小儿便秘可引起食欲减退、腹胀、腹痛、脐痛、夜寐不安,严重者可导致脱肛、肛裂,使小儿造成恐惧排便,有的小儿因恐惧不敢排便,会加强腹胀、腹痛、而情绪不安,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对小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是中西医以及小儿推拿领域值得关的重要问题。由于小儿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因而推拿治疗小儿便秘与成人不同,利用推拿清热往往适得其反,泻法治疗便秘,推了就好,手法停则复发,主要疏忽了小儿脾不足,所以配穴推拿时不理想,难以从根本上治疗小儿便秘,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经验总结。
小儿便秘的病因病理自古以来,各名家多有论述。《幼科铁镜》“肺与大肠有热,热则津液而少便闭。”《百问》“小儿便秘,乃是肺家有热在里,流入大肠以致秘结不通乃实热也。”《巢式病源》“小儿大便不通者,脏腑有热乘与大肠故也,脾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血气,其糟粕行于大肠络三焦五脏不调和,热气归于大肠,热实故大便不通也”。
小儿便秘的原因很多,民间辩证主要为热、气、虚等,推拿时以健脾、理气、养阴等推拿手法。笔者结合,民间祖传中医的传统中医诊疗方法,结合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生理、病理特点,小儿推拿应补其不足,损其有余,临床采取补泻兼施的推拿手法,以健脾行气为主要的推拿治疗原则,治疗过程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实秘
证候:大便数日一行,干结如羊粪,艰涩难出,腹胀拒按,烦躁不安,多啼,矢气臭秽,或伴口干、口臭、口舌生疮,面赤身热,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
治法:以清补滋阴泄热、导滞、通便为主,清补大肠,清肝、清肺,补脾,运水入土、柔二马、柔涌泉等。
处方:基本方重点退六腑,推下七节骨,清大肠。加清脾经、清胃经清除脾胃积热,捏挤板门10次,化积消导退热,揉内劳,润泽肠道,利于粪便排出,清天河水,清热通腑,苍龙摆尾20-30次,宽胸散结,通导积滞,促排便,揉膊阳池,通便要穴,捏挤肚脐10次,清肠热,通大便。
2、虚秘
证候:大便数日一行,便质可不干硬,但努责难下;或面唇、爪甲、形瘦神疲,啼声低微,舌淡苔白,脉细,指纹淡。
治法:以益气养血、补虚润肠通便为主,清补脾,二马,补肾、外劳、捏脊等。
处方:基本方重点推下七节骨。加补脾经,促进脾胃功能,加强对水谷精微的吸收,以补益气血,补肺经,肺与大肠相表里,补益肺气,促进大肠传导,补肾经滋补肾阴,润燥通便,推上三关,温补气血,点揉足三里,强壮穴,促蠕动,利于泻浊,捏脊法3-20遍,攻补兼施,攻其积,泻其浊,通大便,补脾胃。这种手法并用使得健脾而不拥阻,行气而不伤气,清热而不伤中,润燥无腻碍,通下无过虞。既能治疗便秘又能使小儿消化系统不受损,增强消化功能,在治疗小儿推拿便秘上不失为一种平和而有效的推拿治疗新发
王某女7岁
便秘3年。面色暗黄,身体矮小,厌食挑食,便干如栗,口渴,舌红苔黄厚,指纹紫滞。
?治则:滋阴,清热,补益。
?穴位:补脾经、运八卦、清板门、揉二马、补肺经,清天河、清补大肠(先清后补)推四横纹、揉涌泉、捏脊(重用每次50遍)
一次推拿后,便秘明显减轻,连推捏五天后,大便正常。一月后至今孩子大便正常,开始长个,不挑食不厌食。
案例剖析:此患者看似实秘,但久病成虚,只顾清法往往难以凑效,竭力攻伐反而伤其正气,应先清后补,消补兼施。
康悦中医儿科预约,预约医生:惠大夫;李大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