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便秘的中医外治疗法

中风后便秘原因:

中风后便秘是指患者在中风后出现的排便困难或排便障碍,是临床常见的中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正常,但粪质干燥,排出困难;或粪质不干,排出不畅。可伴见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嗳气反胃,大便带血等症。

中风后便秘的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便秘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绪皆有密切关系,是人体阴阳、脏腑、气血、情志失调的一种局部表现。

祖国医学认为腑气不通是便秘的主要病机,脑卒中后,气血亏虚,脾气失运,胃失和降,故患者中风后出现便秘,多因素体气虚不能推动大便而出,大便在大肠日久而致干燥难解。若长期误入攻下,则恐伤及脾胃,则气更虚,气虚则水湿停滞郁而生热,湿热内生,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下不通,便秘更重。

中风后便秘的危害:

由于大便秘结时,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久,大肠存在着细菌的分解、发酵和腐败过程,其产生的毒素被吸收入血液,对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可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元的损害而影响大脑功能的恢复,进一步影响原发病的治疗。这严重影响患者的愈后及生存质量,而且大便秘结时患者过分用力排便,使腹压增高,心脏收缩加强,将致血压升高。此外亦可增加颅内压,更容易诱发再次脑卒中,严重时诱发脑疝,危及卒中患者生命。便秘的程度可判断中风病势的轻重,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因此,对于中风后便秘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中风后便秘一般分型:

热秘:表现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口干、口臭,苔黄厚腻,脉沉实或滑数。

气秘:表现为大便不通,欲便不得,胸闷胁胀,暖气频作,苔薄腻,脉弦。

针刺疗法:

取穴:主穴为中脘、天枢(双)、支沟(双)、丰隆(双)。

配穴:热秘加合谷、曲池;气秘加行间、气海;气血虚加脾俞、胃俞。

按摩按摩疗法:

穴位按摩方法:①选穴:根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选择按摩中脘、神阙、天枢、水道、归来、长强穴,每日按摩1次,每次25~30min,连续3周。②具体操作:病人采取仰卧位,操作者站在病人的右侧,先用拇指按揉中脘、神阙、天枢、水道、长强穴各3~5min,再用手掌以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腹部10min,使热量深透腹部,最后按压长强穴2min。③注意事项: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小便,饭后30min内禁忌按摩,操作者操作前应洗手、修剪指甲以免划伤病人,按摩用力应均匀、柔和、缓慢、有力、持久,强度以病人按压部位有酸胀感为宜。

耳穴贴压:

取穴:大肠,小肠,直肠,三焦,交感,皮质下,便秘点,脾。在耳部相应穴位用探针寻找压痛点,用酒精清洁耳穴皮肤,用中央粘有1粒直径为1~1.5mm大小的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压于所选穴位(压痛点),用拇指及食指按压,使其有痠、胀、痛、热感为度。单耳贴压,双耳交替进行。嘱患者自行用手指按揉药粒,每次每穴按压3min,每天数次。王不留行籽7d更换1次。以上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穴位贴敷:

用药为麻子仁丸加冰片(具体组成:麻子仁,白芍,大黄,杏仁,枳实,厚朴,冰片),将以上药物用粉碎机粉碎备用,使用时取适量以蜂蜜调成稠糊状,取花生米大小,置于贴敷布中间,敷贴天枢、足三里、支沟、气海等穴,均为双侧取穴。每次贴敷6~8h,每日1次。排便正常(2~3d大便1次,或每天排2~3次大便,大便柔软成形)后每周贴敷2~3次。

赞赏

长按







































鍖椾含娌荤櫧鐧滈鐨勫尰闄㈠摢瀹舵渶濂?
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椂闂?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yanlilun.com/bmmj/5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