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日关于帕金森病,你必须知道的那

年4月11日是第24个世界帕金森病日。随着对帕金森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再是传统认为的锥体外系疾病,而是一种整体性疾病,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不明原因变性而逐渐缺失导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觉醒障碍、抑郁、幻觉等非运动症状。为了纪念英国医生JamesParkinson首次描述该病的临床特征“震颤麻痹”而命名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

帕金森病可见于从青少年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男性略多于女性。65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可能成为帕金森病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如此众多的患病人口,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是难以想象的。

帕金森病病因有哪些?

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环境毒素(空气和重金属污染、杀虫剂、除草剂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暴露)、炎性/免疫反应、兴奋性氨基酸、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蛋白降解功能障碍、年龄老化等因素有关。

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

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群可以分为两大类:

1、运动症状包括: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和步态异常。其中迟缓是最核心的表现,患者可以感觉到刷牙、打鸡蛋、擀饺子皮等精细动作不灵活,走路时手臂不会自如摆动,写字变小,表情变得平淡(面具脸)等。很多患者会出现手的颤抖,静止不动时明显,术语称为静止性震颤,但这并非是所有帕金森病患者必备的特点。有些患者就仅有肢体的僵硬感,没有震颤,被称为非震颤型帕金森病。

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逐渐会出现起步困难,转弯困难,慌张步态,姿势异常等症状,最终不能独立行走,需要依靠轮椅或卧床。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巨大不便和痛苦。

2、非运动症状包括:

(1)神经精神症状:焦虑、抑郁、淡漠、精神病样症状(幻觉、妄想、偏执、谵妄)痴呆、惊恐发作、注意缺陷、冲动控制异常。

(2)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流涎、体位性低血压、膀胱功能异常(尿急、尿频、夜尿多)、胃肠道功能异常(味觉丧失、吞咽困难、呛咳、返流、便秘、失禁)、性功能异常、出汗。

(3)睡眠/觉醒异常:失眠、睡眠片段化、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白天过度嗜睡、不安腿综合征。

(4)其它:疼痛、疲劳、嗅觉下降、眼部症状(复视/视物模糊)。

非运动症状在帕金森病典型运动症状出现之前数十年开始出现,且贯穿于帕金森病全过程,随着病程的进展,这些非运动症状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需要积极治疗。

能够早期识别帕金森病吗?

根据Braak理论,帕金森病病理学分为6级:

1级首先损害延髓、嗅球,出现嗅觉障碍;

2级损害至桥脑被盖,出现睡眠觉醒障碍,头痛,运动减少,情感障碍等症状;

3级损害至中脑,出现体温调节异常、认知障碍、抑郁、背疼等症状;

4级损害至纹状体,出现帕金森病典型的运动症状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平衡障碍,临床得以诊断;

5级损害至新皮层,出现运动波动、频发疲劳;

6级新皮层广泛损害,出现错乱、视幻觉、痴呆、精神症状。

虽然根据帕金森病病理学分级,在典型的运动症状出现前数十年患者就出现前驱期症状,比如:嗅觉减退、顽固性便秘、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抑郁、背痛等,但这些症状特异性差,早期识别帕金森病仍有困难,需要临床医师结合遗传、影像及其它因素综合判断,追踪观察。

如何治疗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是一个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疗的过程,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等,治疗的目标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主。

药物治疗目前是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治疗的原理基于多巴胺学说。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具有产生多巴胺能力的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减少,导致脑内多巴胺的数量不足。

药物治疗的方法包括:(1)补充制备多巴胺的原料(如左旋多巴类药物);(2)调节多巴胺发挥作用需要的受体(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药物);(3)减少多巴胺分解以提高脑内浓度(一些酶抑制剂);(4)抗衡多巴胺减少导致脑内相对过多的神经递质(如对抗乙酰胆碱药物)等等。通常,这些方法能够使症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得到控制。

药物治疗遵循几个原则:(1)剂量滴定原则,给予合适剂量的药物改善白天患者有运动需求时的症状。夜间没有运动需求时少给药或者不给药,除非需要上厕所,或者全身僵硬疼痛影响睡眠时睡前给药。(2)不求全效,坚持以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帕金森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剂量太大,给后续治疗加量带来困难,药物副作用和治疗费用都是要考虑的因素。(3)个体化原则:每个患者症状、生活习惯、经济能力不同,都需要专科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实施治疗方案,制定治疗方案应考虑到眼前与将来的利弊。(4)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要在医师指导下增减药物,快速撤药会导致帕金森病撤药恶性综合症,有致命风险。

长期服药后疗效明显减退,以及出现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或类似的异动症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只能改善症状,不能根治疾病,术后仍需应用药物治疗,但可以减少剂量。手术方法包括苍白球或丘脑底核毁损或切除术、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等。患者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风险承受能力、手术适应症决定是否进行此类手术。

除了药物和手术,康复训练,疾病认知治疗,鼓励、增强及维持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及必要的抗抑郁治疗,对消除悲观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

运动并发症是随帕金森病疾病进展和药物治疗出现的运动过少或运动过多现象。与疾病进展和口服左旋多巴所致的脉冲式刺激有关。帕金森病药物治疗5-10年后,约60%-90%的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

运动并发症分为症状波动和异动症两类。症状波动包括:左旋多巴疗效持续时间缩短(疗效减退)、左旋多巴起效延迟(开期延迟)、服用左旋多巴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无开期)、开关状态波动(开关现象),患者多在“开”期发生明显的异动,而在“关”期发生明显的运动不能。异动症是指各种发生在左旋多巴直接作用下的不自主运动,包括多动、摇头、怪脸、唇舌异动,特别是肢体、颈部及躯干的舞蹈样动作和肌张力障碍。及时发现这些运动并发症非常重要,建议患者记录帕金森病日记,主要记录:作息时间、服药时间,各种药物剂量,药物起效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失效时间,异动症的表现及出现时间等等。如果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这些运动并发症表现要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药物调整。

怎么预防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发病是多因素的,目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携带某些基因会导致帕金森病发病的高风险,有些环境因素(例如重金属、杀虫剂等职业暴露)会让本病更容易发生,还有些患者的发病与年龄的老化不无关系。

已知的环境致病因素提醒我们在职业和环境接触中,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有害因素的暴露。此外,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具有保护性的因素,例如体育锻炼、咖啡因等。太极、瑜伽、探戈等活动也被证实可以延缓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看来仍然是普适的健康法则,对于帕金森病也不例外。

帕金森病的认识误区

1

老年人才会得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确常见于老年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患病率约有1.7%。但近年来,帕金森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很多人四、五十岁开始发病。由于精神压力较大,中年患者的表现更为痛苦。

2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初始症状多表现为“手抖”,但并非出现“手抖”症状就是得了帕金森病。过度劳累后、甲亢、低血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也会引发“手抖”症状。还需要医师与一些疾病鉴别:如原发性震颤、多系统萎缩、皮质基底节变性、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路易体痴呆等帕金森叠加综合症,以及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等疾病鉴别。

3

帕金森病是一种致命疾病?

帕金森病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但如果不规范治疗,并发症会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治疗药物推陈出新,手术治疗方案不断精进,越来越多的患者能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4

保健品、偏方可以治愈帕金森病?

目前国际上没有任何药物或保健品能够治愈帕金森病。千万不要被一些广告误导,认为某些保健品、偏方可以治愈帕金森病而盲目服用,既耽误病情,又浪费金钱。

5

服用药物可以完全控制症状?

药物对不同症状的改善程度是有差异的。按照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肌强直震颤语音和吞咽障碍平衡和姿势障碍。

帕金森病越早诊断和干预

越能控制和延缓病情发展

医院神经内科

中医院神经内科由原深医院神经内科与原深医院神经内科合并重组而成,是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成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神经调控与功能神经网络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专科联盟成员,是深圳市脑卒中定点救治单位。医院重点建设学科,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学科现开设有神经内科门诊、脑卒中筛查门诊、头痛头晕专病门诊、癫痫与睡眠障碍专病门诊,设有2个病区,核定床位80张,开放床位66张,门诊人次3.0万/年,出院人次人/年。

我科自创立伊始,坚持在岗培训及外派进修学习相结合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方针,已选派多名医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现已形成脑血管病(卒中中心)、癫痫与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与神经心理、神经肌肉病、神经免疫等五个临床亚专科发展方向。我科还承担湘南学院、韶关学院临床医学专业3+2本科生《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教学任务,主持完成多期省市及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多项,科研教学能力突出。科室成立以来,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迅速得到辖区居民认可,床位使用率一直保持在%以上,患者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我院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方面设备齐全,技术先进,拥有排螺旋CT、16排螺旋CT、1.5T核磁共振、DSA、彩超等现代化医疗设备。功能科拥有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视频/动态脑电图仪、肌电诱发电位仪、多导睡眠/睡眠脑电图监测系统、成人心理测评系统等神经专科设备。医院环境优美,科室管理规范。我科根据我区人口学特点及老龄化趋势,强化疾病预防和神经系统慢性病管理理念,助力“健康光明”城区建设,致力在常见病多发病方面为辖区居民提供高水平的预防保健和医疗救治服务,建设区域性脑卒中防治体系,打造基本医疗保障的典范!在疑难、危急重症救治方面,提供优质、专业的精细医疗服务!

人才队伍

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9人。

诊疗范围

(1)脑血管病(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等)、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全脑血管造影)及治疗(桥接动静脉联合溶栓、机械取栓/吸栓);

(2)脑炎脑膜炎、神经梅毒;

(3)癫痫;

(4)运动障碍病(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肌张力障碍、不安腿综合征等);

(5)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等);

(6)脊髓疾病(急性脊髓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7)神经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等);

(8)肌肉疾病(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低钾性麻痹等);

(9)神经症与睡眠障碍、各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10)神经内科危急重症的抢救、疑难杂症的诊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yanlilun.com/bmln/70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