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认为,便秘是一种基于症状的疾病,其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需要手法辅助排便。一般病程超过6个月就算是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种族和性别人群中,但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可能更为常见。一项对我国社区人群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成年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22%。从性别上看,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比例为1∶4.5。同时,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文化程度低、生活在人口密集区者更易发生便秘。
从临床数据看,一般在春、夏、秋三季,便秘患者约占门诊量的11%,而到了冬天,便秘患者会增加到约20%。冬天便秘患者数量增多主要是因为:空气干燥使人体更易失去水分;节假日多,人们习惯摄入高脂肪、高糖分食物;运动减少,引起身体代谢变慢等。
慢性便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根据病因分为功能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大部分患者属于功能性便秘,膳食、体力活动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某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该病。此外,年龄增加、滥用泻剂、盆底手术、妊娠期女性、合并代谢综合征等因素也会增加便秘的发生。
慢性便秘是一种多发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相当,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及经济等多方面的负担。它可引起直肠肛门疾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痤疮、色斑等皮肤问题。还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口臭、易疲劳等问题。
针对慢性便秘应有分级诊治的意识,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诊断、分层治疗。
首先,患者要调整生活方式。合理安排膳食、多喝水、多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是慢性便秘的基础治疗措施。饮食上要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量,推荐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5克,每日至少饮水1.5~2升,少吃甜食,忌辛辣及烟酒。适度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个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其次,要放松心情,必要时介入心理治疗。患者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睡眠对缓解便秘的重要性,如果因为便秘出现心理障碍、睡眠障碍,要咨询医生,接受心理指导以及药物治疗。
最后,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药物治疗。选用通便药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症状、安全性、药物依赖性,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当患者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且经过一段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医院肛肠科——山东省第四批中医药重点专科,成立于年,是我县最早以科、教、研为中心,集门诊、病房为一体的肛肠病专科,整体规模居全县第一位,承担着全县肛肠病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任务,是我县肛肠专业龙头单位。经过多年努力,肛肠科现已发展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标准化、规范化治疗肛肠疾病的特色优势科室。形成了一支技术高超、经验卓著的医疗专业技术团队。现有电子结肠镜检查室、大肠水疗室、中药熏洗室、换药室等,并配有奥林巴斯电子结肠镜、多功能肛肠综合治疗仪、超声雾化熏洗治疗仪、微波手术治疗机、大肠灌洗仪等先进设备。
医院肛肠科以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诊疗及研究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中医肛肠病的新理论、新方法和卓有特色的治疗方案。拓展出众多的中医药特色疗法,尤其是非手术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的应用。开发出多种治疗肛肠疾病的内服、外用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按规范治疗各种肛肠疾病,提倡微创无痛治疗,成功地解决了手术痛苦大的传统治疗问题,对肛肠科常见病如痔、肛瘘、肛裂、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直肠脱垂、肛乳头瘤、直肠肛管炎、大肠肿瘤等有独创经验及治疗效果,对功能性便秘、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直肠阴道瘘、骶尾部窦道或藏毛窦、肛周顽固性皮肤病等难治性疾病的诊治均有丰富的经验且疗效独特,得到了众多患者的认可。
赞赏